第022章 代号105(1 / 2)

有翼航天器先锋,当属60年代初在著名工程师洛吉诺洛金斯基领导下研制的50-50计划,也称“螺旋”计划。

1962年,米领导的第155设计局,根据科下达的任务,开始研制50-50计划。

其中的“50号产品”为单座军用空天飞机,而50-50号产品”为高超音速载机。

“50”这一数字表示为即将到来的伟大50周年献礼,并计划在此时,进行首期亚音速试验。

而高超音速载机(安224/225)由图设计局负责研制,它应该在5.5到6马赫速度和24~30公里的高度上,释放这架10吨重的空天飞机。

(见作品相关第-0.7章暴风雪号)

计算表明,该系统的有效载荷重量,约为其发射重量的12.5%,且有85%的发射重量返回地球。

然而当时科设计的320吨重的联盟火箭,只能将发射重量的2.5%送上太空,返回地球的只有2.8吨重的着陆器。同时,“螺旋”不光能返回,它还可以再次飞行,而且无需航天发射场。

所以当时制造了试验型轨道飞机,并进行了首批计划内的飞行。

在返回大气层时,它就像飞机一样,可在半径为600~800公里的范围内选择着陆点。

它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为航天轰炸机或侦察平台,也可以作为航天武器载机或作为有人驾驶的救援机,同时还可作为截击机,或者只是单纯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1967年开始制造有人驾驶轨道飞机的缩比试验器。

在这些1/2和1/3模型中,代号105.11的模型,用于亚音速大气层试验,105.12用于超音速研究,105.13用于高超音速研究。

但这一项目于1969年6月被中止,当时的国防部长格元帅,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是1974年6月30日,在火箭发动机专家格的支持下,螺计划恢复实施,并拟进行轨道飞机的亚音速飞行试验。

1976年10月11日,该轨道飞机完成了第一次飞行。

一年后的11月27日也完成了米格-105试验机。

从图-95KM型机上,在5000米高度上的第一次投放,总共进行了8次试飞,从而确定了该空天飞机的亚音速气动性能和各系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性能。

......

回到现在,苏辰根据手机上查到的资料,地图软件显示信息,开始寻找暴风雪号的存放处。

拜科努尔这座航天基地总面积达6700多平方公里,主要任务是进行航天运载技术的试验,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太空轨道站、星际站及其他航天飞行器。

(见作品相关第-0.8章拜科努尔)

所以到现在为,该发射场拥有9个发射综合体,15个启动装置,11个装配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助推装置的车间和试验库,3个加油站。

此外还有现代信息计算测量中心,医疗保健中心,热电厂,燃气涡轮发电站,氧气/氮气厂,优质飞机场,470公里的铁路线以及包括公路,供暖、供热、供电在内总长1281公里的供应线。

这么庞大的范围,苏辰想找到暴风雪号,无异于大海捞针。

意识到这一点的苏辰有点沮丧,但又很快振作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来,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啊。

苏辰连忙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输入暴风雪号关键词,点击确认,很快一大堆视频跳出,苏辰再根据播放量、点击量、弹幕量,找到了视频,并从视频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