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李敢进宫献宝(1 / 2)

汉颂 镜前门 3975 字 2023-03-19 加入书签

司马相如放下酒爵,侃侃而谈:“陛下,臣奉旨前往西南,宣我大汉惠德。

沿途六夷、七羌和九蛮的君长百姓,个个好奇地很,闻听汉使到来,纷纷走出石室,要一睹中原人的风采,瞧瞧咱们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他们本以为中原来的有着怪物身形,及至看到臣与他们一般无二,只不过少了文身和散发而已,霎时觉得亲近了许多,于是乎关系也好上不少。”

这些虽然有趣,但刘彻的想法不落在此处,反而是一门心思地道:“他们可愿归附?”

“臣与副使先到蜀郡,从那里船载币物,进入西南诸夷所处,厚与其部族君长,让他们先见见别样的器物。

他们久居山野,茹毛饮血,何曾见过大汉之物?及至受之,爱不释手,又见我等气质不俗,纷纷要求归顺朝廷。

因此,诸族现皆为我大汉臣民。他们各部族之间,拆除边关,从沫水、若水到牂牁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皆为汉地。”

刘彻的神思随着司马相如的叙述而在南国广袤的土地上纵横,及至司马相如收住话头,刘彻情怀激荡地举起了手中的酒爵,在胸前绕了一圈,一腔感慨便涌上舌尖了:“卿于大汉,功莫大焉,朕要重赏你!”

“然西南诸夷乃蛮夷之地,不习大汉礼仪。虽已归附,然随时反复,亦未可知。故依臣之见,陛下需德威兼施,方可稳定人心。”

司马相如并未接过刘彻的话头,而是继续建议道。

那些久居蛮夷的人哪里懂得臣服是什么概念,可能就是图个新鲜而已,司马相如是不企望这种主从的关系能长久的。

但这些刘彻也知道,他胸有成竹地道:“哦!爱卿如此一说,倒让朕想起了一个人。不知爱卿此行,可曾听说文翁其人?”

“臣听说了,蜀郡百姓说起文翁时,都称颂其大兴学宫,让无数学子有书可习,教化万千百姓功德无量,无不表示赞扬。”

“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朕还是太子。在那时卫太傅候曾多次跟朕提到,文翁在蜀郡开兴学之风,声名远播,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儒。

他派人到京城学习儒家经典和律令,学成后回蜀任教。

他还免除了入学者的徭役,优秀者都委以郡县职位。

蜀郡因此风俗清雅,民知礼仪。朕即位后,他又上奏朝廷,谏言兴办官学。

朕多次请他回京,他却执意致仕后留居蜀郡教化吏民。朕甚感之,多有褒奖。”

刘彻娓娓而谈。

司马相如有感于此,接话道:“西夷开化,非效文翁之举不可。”

“卿之所言,正合朕意。待明春朕就在那里设郡,选尚法隆礼之臣为太守,以法驱邪除暴,以德收拢人心,这些才是长久之计,等到儒义仁礼在西南遍地开花,一切皆可期,也不愁蛮夷不归化了。

朕还要诏令蜀郡太守,选派文翁之徒,往西南办学,教化边民。”

刘彻之所以大力兴儒,无非是因为儒家适合推行全国,使万民顺化,如果能叫蛮人知礼,更是再好不过。

刘彻他是个外儒内法的人,儒只不过是个手段而已,要不然他也不会时常骂那些儒生迂腐了。

“陛下圣明。”

严助听了司马相如的讲述,愈发地感到自己与其在京城徘徊,不如回故乡去造福桑梓,为父老多做些事情。

于是,他离座来到刘彻面前,敬道:“一等雪住天晴,臣就要起程,即使蓝关不通,臣也要绕道南下,早日赴任。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