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主父偃提出重启推恩(2 / 2)

汉颂 镜前门 4362 字 2023-03-19 加入书签

他最终明白,满腹经纶抵不住一官半职,所谓孔子游历诸国,不过是一段被人冷落的岁月,国君们那里愿意听一些周礼旧典呢?只怕日新月异才能叫他们提起一丝兴趣。

他诅咒上苍无眼,让他流落九皋,而机遇恰在此时也找上了他。

元朔元年,刘彻颁布了一道诏书,要各地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举贤良。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性君子壅于上闻也。

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

主父偃闻讯大喜,他带着自己的精心撰写的上书到长安来了。

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要想见到陛下是多么不现实。

于是,他将书投到了北阙司马门。

他没有想到,陛下真会迫不及待地看那些意见,在当天傍晚皇帝就召见了他。

他一口气向刘彻陈述了自己多年来深思熟虑的九件事,其中有八件都是谈论律令的,只有一件谈到匈奴。

他至今仍不明白,一向主张对匈奴用兵的刘彻在听了他对匈奴作战的批评后,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把他留在身边,接纳了他不同的意见。

他打从心底里敬佩当今圣上的兼听不独,没有执一家之言的意思。

短短一年间,他竟然被连续升迁了四次,现已官至中大夫了。

这是在严助之后,大臣从来没有过的待遇,不得不说,这很荣幸。

主父偃不同于汲黯。

他的经历让他圆滑许多。

汲黯遇见不公的事情总是喜欢言词犀利地抨击,有时候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而主父偃却善于猜度刘彻的心思,并且会很适时地来到刘彻身边提出建议。

此刻,他正站在皇帝面前,述说着他的见解,“自文帝以来,屡次削藩,未能奏效,皆因为欲除藩国,必会引起战乱。

然现在藩国之势,根深树大,已历数世,皇帝若草率行事,恐适得其反。

但如若任其发展,必会危及社稷,所以也应该干涉。

臣近观史籍,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势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以法制削之,则逆筋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恶仁孝之道不宣。

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嗯,卿之所言,十分有理!”

刘彻多日来的忧虑被主父偃一扫而空,心境明朗多了。

“陛下可颁一道诏书,命各诸侯国将要分封子弟的表章上奏朝廷,由宗正寺审定后恩准,诸侯子弟必感恩皇恩,效忠朝廷。

就是有人要闹事,其族人也未必会跟随!独木不成林,事情便不会闹大。”

“如此甚好!明日早朝时,朕就将之付予廷议。”

“陛下圣明。”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