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0362【骑兵训练】(1 / 2)

第367章0362【骑兵训练】

钱琛还没到金州,张锦屏就带着陈东等士子,以及一些士兵家属南下成都。

古代士兵打仗,如果确定要在外好几年,很多时候是要有家属跟随的。

不一定非得是老婆,也可以是兄弟。

比如明代的卫所兵,长子继承军籍,次子、三子就是军余,相当于弟弟给大哥当辅兵。大哥领到的军饷、抢到的战利品,往往会放在兄弟那里,否则不能揣着几斤铜钱打仗啊。

军队当中,也有地方寄存钱财,但士兵死掉容易被黑,钱财往往送不到家属手中,或者只拿出一部分给家属。

家属随军,既能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又可让士兵更放心钱财。

这些家属不能进军营,往往集中安置在军营附近。不操练的时候,士兵可与家人同住,部队还能省下一些军粮。

张锦屏一行抵达利州,便碰到北上的士卒。

来自汉中的部队,被朱铭送回去两个军(6000人)。这些人可在老家附近驻扎,既方便跟家属团聚,也是在让这六千精锐守汉中,否则很难扛住西军的兵锋。

至于成都那边,朱铭将辅兵编为三个正规军(多为投降的剑门官兵),又招募一些蜀中青壮做辅兵。

“爹爹妈妈保重!”

葭萌关前,张锦屏与父母作别。

她要过剑门去成都,张根和黄氏则前往阆中。

黄氏叮嘱道:“见了夫君当做贤内助,你现在身份不一般。”

张锦屏说:“女儿省得。”

张根说道:“朱成功若是亲近女色,一个两个还可以,多了你就该劝谏。基业新肇,不能沉迷享乐,否则必然断送大好局面。”

张锦屏说:“夫君并非好色之徒。”

“人是会变的,”张根说道,“他年纪轻轻,便占了大半个四川,志得意满之下,难免会生出别的喜好。”

“女儿谨记。”张锦屏屈身行礼。

“唉,去吧。”

张根转身登船,顺着嘉陵江而下。

他与徐敷言、柳瑊三人,并未说自己愿意从贼,朱国祥也没跟他们商量。

在观政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情绪都相对缓和,甚至偶尔还随口指出施政错漏。

某日,朱国祥设宴大请宾客,全程都不讲正事儿,只谈一些旧时趣闻。

受邀宾客都喝得很高兴,朱国祥突然宣布任命。

三人当场愣了一下,互相看看,顺水推舟便接受了,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如今想起当时情形,张根还忍不住感慨,他那亲家公太有手段,相处起来让人如沐春风。

那晚众人都喝得半醉,难免有些冲动,但脑子又是清醒的。再加上观政时的体悟,以及朱国祥的个人魅力,如此重大抉择也能水到渠成。

换成没喝酒的时候,换成其他正规场合,三人绝不可能那么容易答应!

嘉陵江水缓缓流淌,天空下起了雨夹雪。

张根竟有些迫不及待,他做官三十年,老是被人掣肘,如今总算能放手施为,仿佛仕途迎来第二春。

却说张锦屏行至剑州城,又遇到数千北上百姓。

陈东颇为好奇,上前询问官差:“隆冬时节,这些人为何扶老携幼北上?”

官差恭敬回答:“利州遭了兵祸,人口稀少,正好成都无业之民太多,大将军便抽调几千去填补利州。还采买了纸衣纸被,又分出些军粮给他们,再让成都富户捐赠些粮食,定能让这些人在利州安家落户。”

魏良臣说:“此善法也,先生不改初衷,便挪用军粮也要安置百姓。”

陈东说道:“先生迁徙数千人北上又在成都募兵,想来成都城里的无业游民也没剩几个了。”

最好的兵源,当然是农民和矿工。

但宋代的“城市化率”很高,很多附郭而居的年轻人,都是从乡下进城打工的,其实跟农民也没太大区别。(明清两朝则不同,全国发展出大量新兴市镇,可以吸纳周边的失地农民,用不着像宋代那样一窝蜂进城。明清市镇的兴起,才构建完善中国乡土经济生态。)

众人来到成都,那里果然治安良好,没有失业人员扎堆的情况。

他们前去拜见朱铭,各自获得官职,陈东等少数几人,留在朱铭手下做事,其余分配到各州县当官。

“夫君!”

张锦屏盈盈一笑,夫妻分别已快三年。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