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0513【洪武元年】(1 / 2)

第518章0513【洪武元年】

冬去春来,已至元旦。

是年也,大明洪武元年,大金天会四年,西夏元德八年,西辽元庆三年。

如果把割据政权也算上,还有荆湖的光德三年,东南的泰和元年,河北的正统元年。

乃至于,被废掉的靖康元年!

由于连日风雪未停,登极大典一拖再拖,最终干脆确立在元宵前举行。

但登极诏书已在年末发布,朱国祥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暂定开封、洛阳为两京。

册立沈有容为皇后,册封文小妹为贵妃。

册立朱铭为太子,册封张锦屏为太子妃。

册封白祺为蜀国公,敕其祖母严大婆为国夫人,其妻为郡夫人,其长子为蜀国世子。

他虽然家破人亡,但宗族还在。

老白员外这件袍子,还是朱铭赐锦给白二郎,白二郎又托人寄回家中,老白员外拿着料子找人量身订做的。

大明新朝选取宋代的九等爵位制,即: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

“想得倒美。东南百姓不知有多恨那昏君,方腊造反这才过几年?新朝建元洪武,明摆着要扫荡天下,‘洪武’二字可不是乱取的。”

车辆停稳,白崇文向递铺打听几句,便走回来说:“爹,前面三十里便是东京了!”

那几桌闲谈好半天,终于有邻桌问道:“老先生从哪边来?”

旧宋的爵位虽然没直接好处,但间接好处一大堆啊。

“听说了没?登极大典的日子定了!”

“也不晓得何时恢复科举,俺家老爷的三郎君,在旧朝刚刚考中举人。”

我爹为国立过功,我爹为国流过血,我为啥半点好处都捞不到?

这么说吧,即便是宋代亲王的嫡长子,都不一定能够继承爵位!

宗室都如此,异姓爵位就更不能世袭。

快到傍晚,终于打理周正。

石元公心里美滋滋的,等到山东彻底稳定下来,他就要回老家修缮祖坟了,另外再跟族人叙一叙族谱。

“听说昏君逃去了东南,怕不是想划江而治?”

“有眼不识金镶玉,真个怠慢了。”邻桌商贾连忙站起,朝着老白员外作揖行礼。

宋仁宗应该是懂数学的,他发现赵宋宗室数量,正在呈几何倍上升,于是规定非十王后裔不得袭爵。后来又反复调整,确定十四王后裔可以袭爵。

还不如让嫡长子袭爵呢!

张镗已经回到开封,正在跟石元公研究爵位。

真正看重的,依旧是那侯爵头衔!

前往物资相对匮乏的开封做生意,不但能够卖上价,而且还有税收优惠。

主宗之人对他不怎么好,回去可要狠狠的打脸。

张镗却想着更遥远的事情,朱氏已经开出赏额,灭了西夏和金国,到时候会封异姓郡王。

现在张镗就是实领1000户食邑,外加兵部侍郎的工资,另外这次封侯还有赐田、赐服、赐金。

大堂里有不少商贾,他们要赶在元宵之前,把货运到开封狠赚一笔。

宋代的官职不断变化,爵位也经过多次调整,前后有十二等、九等、十等三套系统。

看似非常先进,其实换汤不换药。

老白员外笑而不语,轻轻抿了一口酒。

另外,有了爵位必给虚职(也可能是实职),官俸按照品级来算,等于爵爷们能领双工资(爵禄+官禄)。

宋代影视剧里什么小公爷、小侯爷,还等着老爹死了继承爵位,那纯属就是瞎编扯淡。

朱氏父子不搞恩荫官制,那就必须搞爵位世袭,但又必须吸取历史教训。

如果子孙当中,有人考取进士,而且正巧还有恩荫资格,那就更牛逼了——末榜进士都能获得状元级别的初授官!

石元公琢磨道:“新朝把恩荫官制断了,食实封应该更容易吧?封邑数量肯定也比旧宋更多,否则九等爵位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老白员外这几年体弱多病,双腿彻底瘫痪,但死活要来东京看看。

“早该改了。朱家军一杀来,便取消经制钱,今后说不定还要废除别的苛捐杂税。”

这个中郎将,那个上将军,便是宋代的环卫官。

让伙计打来热水,老白员外就在房里收拾仪表。

到了北宋末年,几千个环卫官同时在线,都在伸手找朝廷要钱吃饭,被归入“冗官”弊政没单独列出而已。

朱铭非常给面子,张镗被封为“鄄侯”,石元公被封为“范侯”,都是以他们家乡而名的。

另外,就是官办的文武学校,各等爵位的子孙,有相应的直接入校名额。不用跟平民子弟抢过独木桥,他们读书的起点,可能就是很多平民子弟的终点,但具体授官还得看考试成绩。

搭话之人顿时惊呼:“那可是龙兴之地,老先生可认得朱……当今圣天子?”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