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试策伊始(2 / 2)

“啊?”游楚犯了难,刚要说话,却被咽下一半的核桃呛到,连连咳嗽了一阵,把张既等人吓了一跳,忙灌了一壶水进去方才消停:“这不是为难我么?”游楚喘着气说道,他看了看一脸严肃犹如长兄的张既,又看了看不肯说好话的贾逵等人,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

贾逵笑了一笑,忽看了严象一眼,略带惋惜的说道:“严君若是未入太学,以你之才,如今也该是一地郡守了吧?”

严象今年已有三十四岁,第一批招录太学生的时候对年龄还不够严格,直到后面几届才开始确定入学年限。按贾逵所言,严象早年以聪慧胆识著称,六年前完全可以走孝廉的路子,任一地县令,以他的能力与声名,并不难出头。可是对方却选择了进太学读书,甘愿默默无闻六年,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连皇帝也知道了他求学心切的事,特给其破例。

如今严象已是中年,还要与一帮二十出头的青年同殿策试,旁人如何想到不得而知,严象却是无所谓:“在太学里学到的,远比在任上独自摸索要得来的多,譬如做过一次实习县吏,他日为官,便不会为属下壅塞视听。何况得之失之,焉知我不是塞翁?”

贾逵细细想了一番,深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

“对了,傅允回来了么?”游楚忽然记起来以前严象与傅允走得很近,联想起傅允心高气傲的样子,他便忍不住打听道:“听说这次他家里直接让他去少府做了实习掾吏,照我看,他若考得好一点,能直接到中台做尚书郎吧?”

傅允的父亲是右扶风傅睿,兄长傅巽又是皇帝超擢的吏部尚书,执掌选举考课,北地傅氏因为皇帝看重英烈傅燮的缘故,在朝中颇有分量。包括游楚在内的很多人都相信以傅允的背景,不论策试的结果如何,都会有一个好前程在等着他。

“傅公年老多病,听说若不是这两年关中多事、不愿被人说见难而退,彼早就乞骸骨了。”严象也是关中豪强出身,与关西许多世族有过往来,知道的消息自然比游楚、贾逵这些道听途说的要详尽:“如今四海安静,傅公自然不愿在右扶风任上久居,好像是前几日便上书请辞了。”

“傅公之子身居吏部,考选官吏,傅公为一地郡守,每年却要为吏部考校。所谓子不议父过,而吏部考课地方,又不能不议,傅公父子夹在这当中,的确是个难题。”张既听后说道:“傅公一退,傅尚书吏部便能秉公而行,做起事来也会愈加从容。”

“不仅如此,右扶风大族众多,为此官者,无不要殚竭心力。何况日后俗事繁多,难免会力有不逮,而如今荣退,正是时候。”严象说道。

“如此老臣,国家应该有所优待才是。”贾逵添了一句,疑惑问道:“难道没有温诏挽留,改拜朝臣?我听说九卿之中,廷尉、少府,可是一直空着。”

贾逵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傅睿这样的老臣一退,能给他的最大优待便是恩遇子孙,例如这一次傅允的策试……但他之所以这样问,主要还是想打听朝堂人事的动向,借此从严象口中引出最关于近一桩纷争的讨论。

严象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正要说话,却听一旁的游楚插嘴道:“再优待,也不会优待到傅允身上去。”

众人微微有些惊讶的看着他,游楚此时难得正经的说道:“这是第一次太学策试,是要给后面立榜样的,若是现在就开幸进之门,恐怕与天子的初衷不合。”见众人沉吟不语,游楚又说道:“君不见,为了这次策试的题目,从上个月开始蔡公、杨公等人便住在了宫内石渠阁,每日供应饭食,不准见外人、不准外出,由南北军轮流值守看管,外间都说是‘软禁’。”

“这我知道。”见游楚主动将话题转移到策试上,严象很自然的接口说道:“有不少人为此上书鸣不平,说天子将彼等诸公视同罪犯,太过轻慢失礼,但天子却对此置之不问。”

“也是担心内外交通,坏了策试。如此可见,国家对策试视之甚重、顶着不少压力,自然也不会对傅允有何优待,这对寒士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张既似若无意的看了贾逵一眼,又对着游楚说道:“你既然知道这里的关隘,哪里还能只想着考一个‘中第’?”

游楚讪笑着拍了拍手上的核桃碎末,说道:“这不是随口玩笑嘛。”

张既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

见天色实在不早,灯火也开始渐渐晦暗不明,严象到底是人过中年,受不住长夜,先告辞睡去了。游楚吃核桃时喝多了水,下榻寻茅厕去了,趁这个时候,张既与贾逵一边收拾桌上残局,一边细声细语:

“我知道你想打听廷尉的事。”张既用余光看着严象入寝的房门,对贾逵说道:“但有些人知道密事,常常会视为珍宝,不予示人,并以为己用。严君与我等关系平常,尚未深交,你问他,他如何会轻易告诉你?”

贾逵眼睛眯了眯,轻声回道:“我见他既然肯说傅公请辞的事,便是将我等视为一体了。却没想到……”

“其人到底比我等年长十余岁,自然知道说话的分寸。”张既如是说道。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