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凭什么赢?(2 / 2)

在莱州出发的大海船,满载水泥、石块等大量建材,经由旅顺横渡渤海湾抵达桃花岛(明时觉华岛),然后北上抵达彭卢水入海口的锦州港,内河船装上建材顺流而上便可抵达徒河。

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破败的徒河城重建起来十分迅速,按期完工,各类生活、防御设施一应齐全,开春时迎来了各大商社募集而来的开荒农民,秋天接纳了回撤的辽东道行军。

今年出击辽东的辽东道行军,顺利完成了袭扰任务,将辽东境内高句丽主要城池周边的农田弄得一塌糊涂,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春耕,还影响了秋收。

按照兵部的命令,辽东道行军回撤至辽西锦州城驻扎,与不远千里抵达锦州的家属们团圆,将士们在徒河度过寒冬后,来年开春就近出击,继续袭扰辽东高句丽城池。

杨济对于这种疲敌之策深表赞同,不赞成急着对辽东用兵,因为高句丽并不是撮尔小国,盘踞辽东数百年,国力处于上升期,不是可以靠着一两次决战胜利就能打败的对手。

朝廷这几年不断布局,建立海路、陆路两条粮道,为的就是将来辽东之役时,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消耗及最快的速度,将充足的粮草输送到前线,支撑官军的大规模作战。

现在,海陆双线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随着锦州港的完善,永济渠的通航,替代傍海道的辽西沿海航线也已成形,南起燕津、北抵锦州港或辽口的航路已经全面通航。

今年锦州城内存粮,大部分都是河北出产的粟麦,这些河北地区的粮食,装在漕船上经由永济渠抵达燕津,在那里走海路北上,不过数日时间便运抵锦州,比起陆路转运要省时省力得多。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准备着,杨济想起当年天子跟他提起的规划,这些规划,如今都逐一变成现实,而最关键的永济渠已经按时通航,这就意味着,收复辽东的时机渐渐成熟。

杨济此时看着夜色下的东方,那是辽东方向,而高句丽在辽东的核心城池,名为辽东城,便是当年的襄平城。

襄平城,始建于战国燕,自那以后直到汉时,襄平之名一直沿用下来,为汉辽东郡治所。

后汉末年中原大乱,辽东郡偏居一隅,成了不错的避祸之地,大量中原士人及百姓迁居辽东,让襄平成为十分繁荣的大城。

待得晋时天下大乱,中原战火纷飞,历朝历代无暇顾及辽东,襄平便为高句丽所占,改名辽东城。

辽东为中原故土,却为宵小所占,迄今近两百年,风土人情迥异,宛若离家多年的游子,乡音荡然无存,对于父母亲人再无记忆。

这样的局面,不会再持续多久,辽东襄平之名,必将再显于世。

近两年,朝廷对辽东用兵,数次兵临辽东城下,却围而不攻,不是攻不下来,而是要给高句丽一方以侥幸心理,让对方认为,只要坚守城池,就能逼退周军。

如此一来,高句丽会尽一切可能调集人力物力守辽东城,为此连年大量消耗物资,国力渐渐透支。

同理,虽然官军也曾兵临平壤城外,同样围而不攻。

杨济知道,朝廷就是要让如今的辽东城变成高句丽躯体上一个无法愈合的创口,造成对方大量失血而体力虚弱,基于这个原因,官军从未在辽东动用过火炮。

等到高句丽被消耗得国力大衰,顾此失彼,官军再全力出击,届时必然事半功倍。

他看着遥远的东方,心中暗道:你们野地浪战打不过,城又守不住,耗也耗不过,凭什么赢?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