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向皇后介绍了自己的儿媳,尉迟炽繁看着这位年轻又有些拘谨的外命妇,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年她初为外命妇,也很拘谨。
杨氏,是英国公的女儿,其母英国公夫人冼氏今日也在,却是由姑婆、唐国公夫人窦氏来引见,尉迟炽繁明白其中有奥妙。
冼氏不好向她引见自己的女儿,但身为姑婆的窦氏却正好能这么作,一来给儿子李世民长脸,二来也给亲家母冼氏长脸。
窦氏向来会做人,既如此,她也得卖个人情。
说完场面话之后,尉迟炽繁笑着对杨念云说:“吾听陛下提起过你的夫君,此次征东之役表现出色,真是前途远大。”
此言一出,旁边的外命妇们看向杨念云的眼神又不一样了:这位的夫君居然能让天子印象深刻,前途果然远大,那可真是不得了!
尉迟炽繁当众夸杨念云的夫君李世民,实际上也是夸了冼氏(英国公)的女婿、窦氏(唐国公)的儿子,给足两家面子。
有些事情点到即止即可,尉迟炽繁很快结束谈话,转到别处,和其他外命妇交谈,杨念云看着皇后离开的背影,又看见母亲远远地向自己点点头,心中松了口气。
她很聪明,又多受母亲教导,所以很快想清楚姑婆和皇后的一番行为其后面意味着什么,不由得有些唏嘘:
母亲说的对,即便只是外命妇之间的交际,也是一场博弈,且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慎言慎行....
。。。。。
夜,私第,李世民夫妇正在交谈,李世民搂着儿子李承业,指着案上的一张舆图,向妻子杨念云讲解在草原修铁路的必要性。
“铁路当然要修,不然如何对碛北用兵,我跟你讲...“李世民见儿子闹腾,拿了个玩具让儿子到一旁去玩,继续给杨念云分析草原形势。
“历朝历代,为何总是控制不住草原呢?道理很简单,那地方不适合农耕,只能游牧,管理起来很麻烦,行政管理的成本高,维持驻军的成本更高,时间一长,难以为继。”
“但是有了铁路和电报就不一样了,行政管理和驻军成本大幅下降,铁路能将各据点连接起来,边疆和中枢通过电报联系十分方便,朝廷借助这两样神器,就能牢牢控制草原。”
李世民说到这里,指着舆图上的碛北地区某处,说:“突厥起家之际,王庭设在碛北的于都斤山,此次东突厥北迁,处罗可汗必然把王庭设在故地。”
“那里,距离丰州武川有两千多里远,其间有碛南草原,还有茫茫戈壁,若官军北伐,艰苦异常,必然累死无数马匹,将士疲敝不堪。”
“而东突厥兵马却能以逸待劳,集中兵力对付劳师远征的官军,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但是,若北海铁路跨越大碛,那么我军将士携带辎重、战马直接乘坐火车,可以抵达碛北草原南沿,在那里对于都斤山发动进攻,进攻距离不过数百里而已。”
“可想而知,一旦北海铁路(碛南段)通车,东突厥的兵马就不敢轻易南下,等到东西铁路大部完成,他们就不敢对碛南草原有任何遐想。“
“等北海铁路跨过大碛,东突厥的王庭就不敢在于都斤山,只能北迁,到北海那边。”
“若北海铁路全线贯通,他们就只能往西跑,连碛北草原也不敢要了,碛南、碛北都在朝廷控制之下,困扰中原千年的草原边患彻底解决,而北海铁路就是关键。”
李世民兴致勃勃的说着,畅想着日后官军北伐那波澜壮阔的场面。
他此次参与征东之役,和军校同学们经历了真正的实战,深刻体会到自己在军校所学确实有用,体会到国力的强盛,体会到军力的强大。
年轻的将士们,气血方刚,觉得区区高句丽不过是祭旗的料,他们的征程,是辽阔的草原。
东、西突厥,才是朝廷最大的敌人,而征服那辽阔的草原,立下诸如封狼居胥山的功劳,才是中原武人无上的荣耀。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铁路,当河西铁路建成通车,碛西诸国便如囊中之物,西突厥只能退到葱岭以西。
若河西铁路向西北延伸,翻越葱岭山脉,抵达碎叶川,那么河中地区必然震动,西突厥命不久矣。
若北海铁路建成,不要说于都斤山、狼居胥山,就连苏武牧羊的北海,都会成为旅游景点,那时候,东突厥还存不存在,犹未可知。
所以,铁路承载着无数将士建功立业的梦想,大家都期盼河西铁路、北海铁路早日建成通车,然后“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听到这里,杨念云觉得奇怪:“既然大家都知道修铁路好,那为何东西铁路、北海铁路的事情,政事堂还要争论呢?”
“道理很简单。”李世民淡定的喝了杯茶,接着说:“利益博弈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