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暖和呀周阳靠在软椅上,享受着冬日暖阳,格外舒畅。
瞧你这样,这么冷,还要晒太阳南宫公主张灵儿卫子三女陪在周阳身侧,细心照料。
望着三女美妙的身段儿,周阳只觉赏心悦目,要是能让她们就么这么陪着自己,那该多好。要是能让他进一步,不守那礼节,那就最好了。
这国丧真折磨人的,明明守着三个天仙般的美人,却是只能看,不能碰,还有没有天理
这也叫冷等你受够了龙城的那鬼天气,就觉得长安的冬季是春天周阳恋恋不舍的从三女身上移开目光,望着高悬在天空的暖阳,很是舒服。
长安的冬季虽然也很冷,可是,比起龙城的天气,那是小巫见大巫,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次出征归来,周阳发现自己的耐寒能力有了一个质的突破,在长安根本不觉得冷了。
你一口一个龙城,除了龙城,你还有别的事么南宫公主先是埋怨一句,而后便是弯下腰,温柔的为周阳整理鬓边的发丝:龙城那么苦,你可累坏了说着说着,妙目中就出现了泪水。夫君如此受苦,哪个做妻子的不心疼呢
不是我要说,而是我的脑子里还是鲜血喷溅,人头滚落,还需要段时间才能回复正常。周阳左手环过,搂着伊人柔软的纤腰,感受着伊人上传来的温暖,很是惬意。
这话没说错,这么大的仗,周阳费了多少心血,哪有那么容易忘掉的。到如今,只要周阳一闭上眼睛,龙城大战的情景就会浮现在脑海里。
你莫要想那些了,好好躺一会儿张灵儿温柔一笑,伸出纤纤玉指,给周阳捏起了肩头。
卫子夫也不甘落后,玉手按在周阳脑袋上,轻轻的揉捏起来。
感受着伊人的尖尖指端传来的温柔,周阳舒服的呻吟起来,闭上了眼睛。
见过大帅周阳正享受间,只听有人说话,睁开眼一瞧,是张骞,半撑起身子,懒洋洋的问道:张骞,何事
大帅,皇上要你进宫。张骞比周阳小不了几岁,二人年岁相若,倒也不拘谨,笑着凑上来,在周阳肩轻捶一下,笑道:大帅,你在府里真够悠闲的,三房娇妻相伴,就是神仙日子也不过如此嘛
张骞,你这话就不对了周阳坐直身子,道:等你上过战场,回到家里,就知道什么最可贵了。
何事最可贵张骞还没上过战场,于这些事不是那么了解。
亲情周阳站起身,很简洁的回答。冲南宫公主他们歉意一笑:这才回来,又得进宫了。
你去吧
小心,别吹着了南宫公主张灵儿卫子夫很是理解,叮嘱一番,把周阳送出府。
出了侯府,周阳问道:张骞,皇上召我何事
品茶张骞的回答同样简洁。
品茶什么时间不能品茶偏偏这时候周阳嘀咕起来,他正舒服着呢,就给叫进宫了,还真是有些不舍。
大帅,这品茶不光是品茶,还要商议军国之事呢。张骞笑着开解周阳:如此大事,大帅若是不到,这国事还能商议么
周阳停了下来,道:照你这么说,我还真不想去了。还是呆在家里吧。军国之事,申公他们便够了。
一场大战下来,周阳是身心俱疲,很想歇息,一听到军国之事,便有些伤脑筋,这是人之常情。
大帅,西羌出事了张骞打量一眼周阳,轻声而言。这是机密,若不是周阳身居高位,是没资格知道的。
西羌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周阳有些懒散的神情一扫而空,眼睛猛的瞪大,精神头上来,仿佛一个斗士。
进宫了,皇上自会告知大帅。张骞微一沉吟,道:详细的,我也不太清楚。
如此大事,张骞虽是汉武帝的伴读,也不一定能知晓,周阳不再问,打马疾奔,直朝宫里赶去。
今天,汉武帝是在养心殿里等候周阳他们的到来。周阳赶到,只见李广程不识卫青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秦衣,申公周亚夫主父偃董仲舒张辟彊晁错卫绾在座,济济一堂。
见礼之后,汉武帝要人送上茶水,端起茶水,道:朕知道你们这些征战归来的将士,征尘未褪,身心未复,最是需要歇息。可是,国事不由人呐,朕不得不把你们叫来,商议下一步之事。如今,朕要商议的是三件事。
三件众人一阵惊讶,可不少了。
姐夫,你说说看,是哪三件汉武帝盯着周阳,卖起了关子。
皇上,臣想第一件是来年宣兵之事,还有对大漠的治理。周阳微一沉吟,侃侃而言。
没错,这是一件,还是很重要的一件汉武帝点头,大是赞赏:匈奴给击破了,大汉从此再无北顾之忧。可是,这种安宁能持续多久,就要看接下来的治理了。若是治理得好,千秋万代都是安宁的若是治理不好,变生肘腋,大漠再次陷入混乱也有可能
这话很有道理,可说是金石之言开疆拓土,得其地要可以耕,得其民要可以战,只有这样,汉朝才能越战越强。若是得到大漠,而又不能治理,仅仅成了一种摆设,就是得不偿失,迟早有一天会丢掉,这在战国初期的魏国已经得到验证了。
皇上圣明众人齐声颂扬。
你们说说,要如何治理汉武帝放下茶盅,身子前倾,一副倾听之状。
皇上,臣以为要治理大漠必须依靠匈奴。申公率先发表意见,对此事,他是深思熟虑,说来头头是道:匈奴虽是大汉的死敌,那是以前如今,仇也报了,耻也雪了,匈奴给击破了,他们愿降,便是大汉的臣民,应当一视同仁
周阳他们这些在边关与匈奴厮杀的将士们,最是清楚匈奴做了多少坏事,有多可恨。可是,周阳现在再也无法恨匈奴了,因为龙城大战,屠戮了那么多的匈奴,周阳的心肠不是铁石,也不是心软的主,最后没有再杀匈奴的,匈奴才活下来。
申公此言极是李广马上就附和,声音有些高:不是末将自诩,在座这么多人,若说最恨匈奴,莫过于末将和程将军了。我们二人与匈奴打了一辈子,深知匈奴做的恶事坏事有多少,可是,经过龙城一战之后,末将再无杀匈奴之心了杀得太多了太多了
堆在龙城的尸体,太多,太多程不识大是赞成这话:依末将之见,龙城在千百年以后,都会是红的
这话没说错,千年以后,龙城的草都是红色的死在那里的人,加上牛羊骏马,其数量要以千万计究竟是两千万,还是三千万,谁也没有准确的数字,就是周阳这个统帅也不清楚,只知道很多。
是呀匈奴虽然可恨,如今仇已报,耻已雪,镇守大漠还得靠匈奴汉武帝点头赞同:匈奴毕竟自小生长在大漠中,他们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让他们来镇守大漠,再好不过了。若是没有匈奴,而是靠大汉,会让大汉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这话很有远见卓识
汉宣帝时期,匈奴顶不住了,决心投降汉朝。如何接待匈奴单于一事,汉朝大臣几乎是一边倒的认为,应当要单于称臣,要单于认输。而汉宣帝却主张厚遇单于,要视单于为兄弟。
汉宣帝力排众议,真的这样做了,让单于大是惊喜,对汉朝感恩戴德,不敢生有二心。这是汉宣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证明,南匈奴在镇守大漠这一点上,做得非常不错。
你们可有异议汉武帝扫视群臣,大声问道。
没有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自古以来,对付敌人不外两手,刚柔并济,恩威兼施。击破匈奴,威已立,是该用恩了。
皇上,臣以为,除了这一点,还当在大漠上筑城主父偃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具有远见卓识,马上就想到前面了:尤其是是河套之地,更应该筑城大汉可以在河套之地蓄养战马,积蓄粮草,一旦大漠有变,大军可以快速出动,扑灭事端
好计较众人齐声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