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大明的根基(2 / 2)

把郭氏门人,科学子弟的大旗打起来!

告诉世人,除了孔孟之道,还有一门叫做科学的东西,能让人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

柳淳还不清楚,外面许多人已经把他当成了神一般的偶像。

此刻的柳淳还在全力以赴,应对文官的诘难。

“柳淳,你建议陛下多征商税,是要抬高商人地位吗?”詹徽愤怒质问,“商人贪财好利,品行卑贱,朝廷能指望着商人供养吗?还有,你多征商税,商人势必转嫁给百姓,吃亏的还是苍生百姓,你这是挖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根本不可取!”

天官发话,其他的人也缓过来,纷纷指责。

柳淳轻笑道:“诸位大人,按照你们的意思,收你的税,是瞧得起你!瞧不起商人,那就不用收税?对吧?既然如此,陛下重视士人,那就更应该征收士人的税赋了?你们不能把自己放在跟卑贱的商人一样的地位上吧?这不合理啊,难道你们这么自甘堕落吗?我要是读书人,我一定主动带头,多纳税,服徭役,以示我跟商贾的不同之处,对吧?”

“我听师长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士人,他的五个儿子全都从军,战斗结束,有个奴仆跑来,告诉他,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这位士人大怒,对那个奴仆讲,我没问他们,问的是战斗,打赢了吗?奴仆说打赢了,士人欢天喜地回家庆祝。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士人,士人代表的是责任,是承担,而不应该是享受,更不应该是鱼肉乡里高人一等的特权。”

在场的上百位文官,不乏舌辩之士。但是他们却没有多少胆气,挑战柳淳。

没法子,这小子始终能抓住他们的漏洞,用严密的逻辑,驳倒他们觉得天经地义的道理。

詹徽彻底无语了,翰林院,国子监的饱学之士也觉得要缓一缓,不拿出完美的对策,辩论了也是自取其辱。

奉天殿陷入了诡异的安静,朱元璋嘴角不断上翘,笑得越发开心了。

不得不说,柳淳的话,给他带来不少的启发。

什么是士人?

像那位牺牲五个儿子,依旧关心胜败的才是真正的士人!

至于当朝诸公,距离士人还太远了……既然你们没有士人的担当,那朕就不必客气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你们都退下,太子和柳淳留下!”

百官灰头土脸,从金殿败退,他们经过柳淳的身边,每个人眼里都冒着火焰,几乎要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柳淳满不在乎,他们又不是反穿裤头的超人,没法用眼神杀人,老子怕你们作甚!

等所有人都走了,朱元璋才冲着柳淳笑道:“臭小子,你又让朕刮目相看啊!朕今天破例,就让你小子瞧一件东西,瞧瞧我大明的根基!”

老朱在前面走,太子朱标跟柳淳走在后面,柳淳心里嘀咕,大明的根基?是什么?传国玉玺?还是京城龙脉?

柳淳偷眼看朱标,发现这位太子只是笑而不语。

柳淳只好强忍着好奇,随着老朱,来到了一处偏殿,有太监打开大门之后,柳淳走了进来。

里面没有任何的潮气,反而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向四周望去,居然是个藏书室,只是这个藏书室有些大得离谱儿。一排排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厚厚的册子。

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本,扔给了柳淳。

接在手里,柳淳这才知道,敢情这是大明朝各州县赋役的黄册!

朝廷征收田赋,征召民夫徭役,全都按照这个册子在推行。

难怪老朱说这是大明朝的根基呢!

“从朕登基到现在,二十多年,总算是做完了,大明江山,共计户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丁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朕身为大明天子,万民君父,管的人就是这么多!”

老朱冲着柳淳淡然一笑,“臭小子,你在金殿上说了那些话,什么士绅一体纳粮,什么征收商税,你当朕没有想过吗?”

柳淳忙陪笑道:“陛下睿智,当然要比臣想得深远!”

“别拍马屁!”朱元璋气咻咻道:“这些东西,朕花了二十年,才勉强做完。朕可以向士绅征税,试问,谁又替朕征税?还不是官吏士绅!他们会老老实实纳粮服役吗?朕不给他们一点好处,又有谁愿意替朕做事?有些事情,非是朕不想做,而是不能做!”

即便强如老朱,也有力有未逮之时。

柳淳并不意味,他轻声道:“陛下所言极是,可有些事情,若是不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这二十多年的太平盛世,大明已经从战乱中走过来,商业复苏,人口增加,民间土地兼并之风已经出现……臣以为,陛下当早做决断才是!”

朱元璋眉头紧皱,还是那句话,柳淳能看到的,老朱怎么可能看不到。

又何止是朱元璋,几年后,建文登基,方孝孺那个酸儒都知道要抑制兼并,只不过他看准了病症,出的药方却是恢复井田……很不幸,一副药下去,朱允炆就凉透了。要不然,朱老四以一隅之地,怎么能胜得过建文呢?

朱元璋眉头紧皱,“是啊,朕应该有所准备了!”

青史尽成灰说

今年下半年……小的努力多更,那啥,月票跟订阅两开花啊……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