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从来凭一剑 第四十四章 大道可知(2 / 2)

妈蛋,到了游戏里还要遭受应试教育的毒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屠诗道:“师傅请说。”

“我这几日诵的是什么经?”

“《太上灵宝五符序》!”屠诗有意卖弄:“又称《灵宝经》!”第一题通过!

“背一遍第一段。”

不知是什么原因,屠诗对经文记得清清楚楚:“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俯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一始一终,度数推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这样就两道题了,多简单。

“这段话什么意思?”

屠诗:“……”

他瞬间想起一个超级没品的笑话:甲乙丙三人要回答问题,谁没回答出来要被打一耳光,出题者先问甲“天上几个太阳”,甲答“一个”,出题者再问乙“天上几个月亮”,乙答“一个”,出题者再问丙“天上几个星星”……

屠诗现在的心情就和这倒霉鬼丙一模一样。

海青真人见屠诗神情呆滞,不悦道:“答不出吗?”

“答得出!”屠诗咬牙切齿。他高中选科好歹选的是历史,能解读古文,本身又偏向文科,对付经文还算马马虎虎。“意思是……所谓的大道,好高大啊,仰视的话看不见比它还高的东西,也看不见它的顶点;所谓的大道,好深远啊,俯视的话看不见比它还低的东西,也看不到它的基础。它的开端没有尽头,看不见起点;它的末端没有尽头,看不见终点。”

说罢,偷瞧老师神情,只见老师面沉如水,也不知自己回答得怎样,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胡诌:“大道衍生了天地,天地有上下之分;天地衍生阴阳,阴阳之物又有始有终。从上下两个角度去观察,可以测算出其中的玄机;从始终两个角度去推算,可以推导出其中的道理。以此类推的话,大道是可以探知的……嗯?”

屠诗解完这题,被自己给惊到了。

只要是个有九年义务教育文化水平的人(或者看多了玄幻修真小说的人),都应该听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一话,这段名言出自《道德经》,意在阐述“道”的本质: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道理、力量、法则,你不能去解释它,你也不能去定义它。它存在着,却存在于“解释”、“定义”这些名词诞生之前,就如宇宙初开前的混沌,如果没有人来定义“混沌”或者为“混沌”命名,那么混沌依然是混沌,却不是“混沌”。

“大道”就是这样的东西,它不要观察者为它定义,它可以有很多个名字,它本身就是最高最和谐的境界。《道德经》与其说是阐述“道”之本质,不如说它整本书除了对“道”的一味推崇以外其实什么也没说,因为“道”本身就是不可捉摸、难以想象、存在而又如同不在的东西,然而,《太上灵宝五符序》第一段前半段附和《道德经》,后半段却声称“大道是可以探知的”?先抑后扬,这经书谁写的?是在打老子的脸吗?

这简直是在颠覆屠诗对于“道”的认知好吗?!

海青真人颔首:“答得不错,果然有道家根骨。我准你去南方远游,但要早去早回。”

受经文释义的惊吓,屠诗早把包季晚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了,讶异地问:“师傅,这经文谁写的?”

海青真人挑眉,也有点讶异,想是不解劣徒怎么会对道经如此上心:“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后世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便是今日‘三山符箓’之一的灵宝派。”

这些道教小知识干巴巴的,左耳进右耳出,屠诗唯独对“葛巢甫”留上了心,心想这人莫不是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不然怎么敢公然挑战《道德经》?离经叛道,定然遭受当时道学家们千夫所指。不过若要如此行险才能开宗立派,却也算有所得了。

屠诗又来了兴趣:“师傅,不是说道门分全真教与正一道两家吗?这灵宝派又是哪里冒出来的?‘三山符箓’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道门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在历史洪流的推动下,理念相近的道派互相接触、融合,化为一家,按照施法派别,可分为符箓派、丹鼎派、占验派和积善派(可以理解为【元素专精】、【练气专精】等等),而大名鼎鼎的正一道基本可看做是符箓派正统。天师道和上清派、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箓”,后出现的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均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为神灵宝贵之意。灵宝派的基本信仰仍是长生成仙,信奉的祖师是元始天尊。

听到这儿,屠诗忍不住抬头看看墙壁上三清画像,问:“师傅,灵宝派听名字不是和灵宝天尊有关系吗,怎么祖师是元始天尊?”

“不知。出去吧。”

屠诗哦了一声,找左师傅去了,一进门便看见一把剑朝自己面门劈来。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