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我军令,明日进攻江陵!”
周瑜迫不及待地下令进攻,他已经等不及了,要是刘备真的出兵前来,名义上他是相助刘琦攻打,也可以说是相助己方,孙刘联军尚未破裂,无论怎么说都是名正言顺。
鲁肃急忙劝说道:“禀大都督,现在不是出兵时机。我军与曹军交战不下十余次,每次都有胜负。此次下令攻打江陵,曹仁必有防备,实在是不宜出兵,理应休养生息才是。”
黄盖也赞同道:“子敬说的极是,贸然出兵,怕是影响士气!”
曹军与东吴军僵持将近一年时间,双方交战次数十余次。从第一次夷陵之战之后,江陵军士气低落,每每遇到东吴军都是节节败退。曹仁身为一军之帅,责无旁贷,为了提高士气,唯有改变战局。
为此曹仁招募士兵组成突击队,趁着夜色漆黑,偷袭东吴军营,最重要的是火烧粮草,断绝东吴军粮草供应。现在曹仁粮草已经不能从刘璋处得到支援,刘璋在张松等人的鼓动下,放下与曹操交好,转而与刘备交好。
刘备势力初成之时,刘璋就派使者前来拜会,这是一种友好的象征。刘备自然而然以礼相待,奉为上宾。因此,使者回到益州更是大加赞赏刘备的仁德,甚至还提及刘备兵马充足,这更让刘璋愿意亲近。
现在曹仁的粮草皆是来自于荆州、江夏等地,也仅仅是维持用度,难以留存。在双重压力下,曹仁只能想办法提升士气,然后再解决粮草问题。曹军突击队的将领是曹仁部将牛金,他们听从曹仁建议,深夜突袭,本想取得胜利鼓舞士气,却阴差阳错被围困。
当时,曹仁见突击队有危险,不顾一切的想要前去救援,而长史却坚决反对曹仁出兵营救,认为东吴军士气正盛,贸然出兵,死去数百人无关紧要,而曹仁却认为这些突击队本就是铤而走险,岂不能补救。
既然出动大军前去营救,两军交战,失败的几率很大,最后曹仁弃大军不用,只用了自己营帐的数十名士兵,单枪匹马的杀入东吴大营,两进两出,数百人的突击队,只死了两人。
由于曹仁的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营救己方士兵,反而得到曹操的嘉奖,被封为安平亭侯。并且,正因为曹仁的勇猛,让曹军士气大振,东吴军也没想到曹军之中除了徐晃外,还有如此厉害的将领,士气不如曹军。
自此以后,两军交战反而成为一种僵持战,再次交战,胜负各个参半。正因如此,鲁肃等人才反对现在出兵。曹仁已经将大军驻扎在城外,要是这个时候率领大军前去进攻,必定死伤很多。
程普与周瑜的矛盾已经影响到整个东吴大军的行动,周瑜要做的事情,程普就是不服,二人的矛盾公开化,军中上下不再齐心协力。周瑜要出兵,程普理所应当的认为不能出兵。
“我是大都督,乃一军之帅,必须服从军令,违令者斩!”周瑜见众人纷纷反对,一锤定音的决定下来,他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在等待了,要是再拖下去,恐怕大局会有些变化。
鲁肃、黄盖等人与周瑜关系交好,他们心知周瑜心急如焚,担心刘备会趁虚而入。若是在刘备出兵以前攻下江陵,那么刘备就无法得到江陵,江陵必是东吴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