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教主会在这时候找上太乙真人,真的是因为报仇古沉思着,无当圣母悠闲的躺在一边,手中折香扇轻舞,无限风流,无限写意。庄万古与无当圣母在看戏,而幽冥教主已经对上了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手一落,放出那九龙神火罩来,这九龙神火罩,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放出三昧真火。却比红孩儿用出,厉害得多,纵是三昧真火只围着幽冥教主,但是身在远处,也可以感觉到其惊人的热力。他这三昧真火,只说温度的话,最少也怕有百万度之高。而且在他手中,三昧真火根本不像一般的法宝,而如同一条软鞭一般。
只是幽冥教主对于其也算是知根知底,根本就一丝不惧,太乙用出三昧真火,随手用出幽冥之火来,以幽冥之火对抗三昧真火,因本身法力的原因,却是占了上风,幽冥之火压着三昧真火。
而此时庄万古才注意到,原来幽冥之火外表以及刚挥手击出时的模样,与十殊雷火相当像,也便是说,如果幽冥教主把幽冥之火与十殊雷火混在一起用时,那便相当难分辩。
太乙真人从来不是弱者,拍手拍出天地如意圈,此圈也是一件法宝,入得此圈,便如同被禁锢住一般,内中有万倍重力,可以说把乌云仙的能力拉到法宝下使用。太乙真人是十二金仙当中法宝最多地。看其弟子哪咤的法宝之多,便可见一斑。
而在太乙真人出手之际,幽冥教主终于施展出其得意技——无限轮回,幽冥教主掌得天地间最强的轮转台,别说是凡人,但是金仙,也可吸入轮转台去,看其前世。
上回与庄万古相见了。以轮转台映庄万古的前百世,若是庄万古心志不稳,在哪世乱了元神,陷于沉世当中,只怕立即要被幽冥搏主趁元神乱时搏杀掉。幽冥教主,本来就可以把人拉回前世。如果心乱陷于前世,则趁机搏杀。
幽冥教主这回的轮转台,针对的也不是太乙真人一人,而是山海宫中的所有人,只是其中,只有太乙真人、广成子、袁天罡三人吸引了大部分的火力,而其中最轻松地无疑要数庄万古与无当圣母。虽然看到前十世,但是庄万古冷静异常,不是第一次面对幽冥教主的轮转台,到是没有什么影响。而无当圣母则自有特殊的法宝护身。也一点事情没有,而且还能护住申公豹、焰中仙罗宣两人。
你这无当圣母用来护身的。乃是何件法宝。原来是一件青莲如意,此宝生于鸿蒙判后未久。得通天教主以先天灵气加诸其上,方成此宝,防御力高到极点,再加上幽冥教主没有把真正的法力攻向无当圣母,才可保无恙。
在太乙真人与广成子还撑得住的时候,袁天罡第一个支撑不住,他法力本来就低,马上堕入转世轮回当中。前一世地姜子牙。在封神之后得知,因封了许多截教仙人。故而不被通天教主所喜,只有凡人一世,百年而死的命运时的悲愤。
再前世,却是一个普通的樵夫,前三世时,袁天罡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前三世非人乃兽,乃是一只身体庞大的黑熊,不过这黑熊最后被一道人所杀,模模糊糊,那道人身穿阴阳道袍。前四世时,则是一只老鹰,四世为鹰,三世为熊,故而前一世时道号飞熊,飞熊道人姜子牙,原来是如此来历,更诡异的是,杀此老鹰者,仍是那身穿阴阳道袍之人。
袁天罡发现自己原来飞熊道人声号来历,苦思是何人击杀两世的自己之时,却已经堕入无边轮回当中,不能自拔,再睁开眼时,袁天罡发现自己这回赫然是在荒无边际的丛林间奔跑,还没等反映这是什么地方,胸口便是一痛,委顿在地。
幽冥教主的无限轮回,确实有把别人拖到前世,而后趁前世虚弱时击杀之能力,只是这番,幽冥教主正要动手之际,另一个银发白眉之人缓步行来,十殊雷火撞十殊雷火。
天下间,本来就只有两个人会十殊雷火。庄万古却暂时不想幽冥教主击杀袁天罡,若是袁天罡此时死了,阐教只怕要乱上一阵,投入进攻菩提国的力量必小。
三年攻菩提国,可并不是很容易攻下地。
幽冥教主此来,也不是为了击杀袁天罡,当然顺手可以击杀掉,不废力气,他自然会干,见得庄万古出手阻拦,也便做罢。而且有更有意思的,太乙真人此时地形势太妙了。
确实,看到太乙真人此时的形势,庄万古亦是大觉有趣。原来太乙真人并不是一世苦修得此世之身,太乙真人得过十世苦修。之十世太乙真人都是有**力之人,十世修成了十方天尊,最后这十世地十方天尊合一,便成了如今的太乙真人。
这十方天尊是: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太乙真人这种以十世修行合为一体的,到是极少见。便是庄万古与幽冥教主的见多识广,也从未见过。不过把法力一分为十,却要弱了许多。太乙真人这种分法,并不是简单的拆一为十,而是回到十体合一前的状态。
十体合一之时,每体都有锁天级的修为,但是十体合一,却损了不少法力,合成了太乙真人。本来昔年,诸方势力都以为可能十合一成为准教主层次的,却没料到只是吞天级地。
这回幽冥教主特殊的**力对付太乙真人,加上天势、天数,天命如此,昔年十合一成地太乙真人,如今重新化为十人,即为那十方天尊。幽冥教主目的达到,自微微一笑,收了轮转台。
这回幽冥教主前来,自然知道山海宫中的高手极众,有庄万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