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一个再怎么坚强的女人,都喜欢自己背后,有一个安稳的肩膀可以在疲累时依靠。
对秦韵来说,在这个时代,让她最想依靠的不是秦家爹娘这对父母,而是柳折眉。
秦家爹娘对她也很好,可也许是因为她占了人家女儿的身体,心中总有那份心虚存在,还是因为她穿越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柳折眉,对他有一种本能的雏鸟心态。
总之这一路行来,这个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古代男人,在她心上已经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在他的身边,她的心反而出奇地能够静下来。
而任何男人,在面对喜欢的女人投怀送抱时,那眉头都是应该轻扬的,柳折眉也不例外。
他伸出手,将还穿着锦衣卫官服的秦韵轻轻地揽入怀中。
柳折眉今日下午刚进京,只回自己京城那处柳宅简单洗漱了一下,又向宫中递了牌子,最想见的还是她。
这几年内,他在扬州任上满了之后,又去了苏州。
苏杭是大明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现在已经有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而苏杭更是文人士子荟萃的地方,柳折眉就算智慧出众,背后还有秦韵在朝中的呼应,可到了那地方后打开局面,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不管是秦韵还是柳折眉,他们从来没想过要做一个清平安稳的外官,他们都是有野心的人。
秦韵根据后世的经验告诉柳折眉,要想在外放做出一番政绩来,势必要在钱粮上面动脑筋重生之大叔崛起。
给苦哈哈的老百姓增加赋税的这种事情,别说做了,想都不要想。
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了,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这时代,朝廷虽然对商人多有鄙视,但经商却是合法的。
柳折眉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当地士绅的利益,还有老百姓的利益,同时绑到一条船上来。
可这愿望,说起来是美好的,要实行起来,却是很困难的。
苏州松江地区,也是大明朝的最重要的钱粮基地,加上江浙地区,这里的税赋要占大明朝的三成,注定它的经济加速发展,能够给全天下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
除了赋税之外,还有文化,也就是大明朝的学政,大明朝的许多官员都出自于江西,浙江,和苏松三个地方,柳折眉到这里干的好了,可以在这些读书人心目中刷刷威望,在这些地方主政一方,多提携提携后进,那些人才将来也可以为他所用。
毕竟,作为一个有野心有政治抱负的男人,柳折眉希望有一天,自己在朝堂上能和娘子秦韵并肩而立,他也需要打造自己的政治班底。
天下的许多事,无非一个利字。朝廷需要利益和钱粮才能维持运转,皇家也需要天下的臣民向自己进贡,证明他们的身份高高在上,下面的士绅们不管是做官还是什么,最终还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更不用说那些官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欺压百姓,而百姓们实在受不了了,起来反抗,同样也是为了自己利益。
他要在苏州府做出成绩,就必须要考虑调和这几方面的利益。
可问题是,人性都是贪婪的,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利益少,他们只会想着越来越多,这不是他搞平衡能够保证的,所以,只有像韵儿所说的那样,要破,要打破以前的一些条条框框。
只要大多数人得利,自己得利,朝廷得利,才能够立足,至于少数人失去了利益,到时只要有大多数人站在他的船上,那些人再怎么叫嚣,又能如何!
至今,柳折眉都记得,他当日将苏州府所有的属官召集起来,提出新政时,那些人眼中遮挡不住的诧异。
“大人,你要在粮赋上做文章?”常熟县令有些愕然地问道。
苏州的赋税本就够重,可这也是有原因的,现在土地大多都集中在士绅的手中,这些人可不情愿多缴纳赋税,至于那些泥腿子们,身上又能炸出多少油水。
如果再家中赋税,把所有人逼急了,弄出民乱来,到时,连他们这些人也要受到牵连。
苏州府同知闻言,更是不屑地摇了摇头,都说新来的知府大人,是闻名天下的状元郎,才华横溢,据说在扬州府江都县也做的不错,怎么到了苏州府,就出这样的昏招来,还是这人根本就名不副实,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是呀,本官在到任之前,就查了查苏州府每年的赋税卷宗,却见咱们苏州府的赋税竟然要比别的地方高上一倍,难怪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所以,本官决定,对苏州府以后种粮的粮户,税赋全部减为三十抽一,而那些只有五亩一丁的农户,则可以免赋。”
“大人,你不是在说笑吧。”常熟县令再一次跳了起来道。
如果谁增加赋税他们倒是可以理解,什么时候,听说过减免赋税了,更别说,这减免的力度是那么大,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如果真如这位知府大人所说的,这么大规模的减免赋税,朝廷的钱粮从哪里来,他们怎么跟朝廷交代。
知府大人不会是昨夜没睡醒,还在做梦吧乡村首富。
苏州府同知觉得自己现在不能不站出来了,任凭这个新任的知府大人再搞下去,传出去,还不知会出怎样的乱子呢?
他今年已经六十多了,原本指望干完这一任,就回家抱孙子去呢,却没想到,朝廷却派了这样一个上官过来。
“大人,您爱民如子没有错,可如果咱们缴纳不够上京的粮食,朝廷到时责怪,大人您可要――”
“周同知先坐下,本官话还没说完呢,诸位都知道,我们苏州的丝绸是天下闻名的,为了生产出更多的丝绸,许多人都在家里种了很多桑树,占用了大量的用地,所以,本官决定,以后凡是种植桑树的,税则改为十抽三的税法,还可以用蚕丝交税,这样一来,势必有人不愿缴纳高额的桑蚕税,重新开始种植粮食,那我们要上交的粮食不就有了。
当然,本官知道,许多人一定认为本官在说笑话,这个想法根本是行不通的,而且,还胆大包天,敢拿赋税开刀,分明是老寿公上吊,活够了。
可本官要告诉你们的是,本官绝对不是在开玩笑,朝廷的确要的是粮食,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有再多的银子,是没用,可要是本官能够想法子变出更多的粮食呢?
你们可能还要说,减免种粮的小门小户,可能会使这些人对本官感恩戴德,可却得罪了那些种桑的大户,这些人都是朝中有人,家有良田万顷,如果本官将桑蚕税提那么高,这些人一年交税就要上千两,没有人愿意主动从自家口袋里掏出这么一大笔银子来。
要是到时这些人不满,可不是好玩的,本官可能会因此丢了乌纱帽,对吗?”
苏州府这些属官们闻言,许多都在心中翻白眼,知府大人既然这些道理你都懂,那还发什么疯?还要拖他们下水!
“不过,这到底是不是本官的意思呢,你们回去仔细想想,还有,这新政的具体措施,本官已经制定完毕,回头你们每人领一份回去,然各县遵照办理,贴出公告,公告苏州府,至于那些对新政有意见的,让他们直接来找本府。”
这些人既然劝阻不了柳折眉,又大多是人精,咀嚼过柳折眉最后说的那句话,什么叫这到底是不是本官的意思呢?难不成,这是圣上或者太子殿下的意思?
这么一想,似乎也只有那两位有资格调整赋税,莫非,这个柳直就是个试水的。(WWW..l
可别说,这天下聪明人不少,许多人都有了这等联想,这个计策,也是秦韵当初教给柳折眉的。
只要能为朝廷增加赋税,又不引起大的反弹,就算弘治帝知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秦韵就借了众人这种心理。
当然,她还是让朱厚照那熊孩子在自己的父皇面前提了一句,报备了一下,
可想而知,柳折眉的新政一出台,整个苏州府就哗然,接下来的半年内,就是柳折眉和当地豪族的一场战争。
其实,归根结底,用秦韵的话来说,就是一场经济战争。
现代的人都知道,有时商品生产的越来越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引发经济危机和价格战争。
开始,那些种桑的大户们可能在最初的一两年内,赚了许多钱,可当大多数人都开始种桑养蚕而大明朝的经济一向还是以内需为主,对外经济是不被允许的。
时间一长,当供过于求时,必然要引起经济危机,商家为了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必然要开始降价,那么,时间一长,就算那些大的豪族能挺住,那些小门小户的必然要破产。
前些年蚕丝一斤可以买到二两银子的高价,可现在却只有五六钱银子,基本上已经不赚什么钱了,这样下去,对谁都没好处择天记全文阅读。
如果蚕丝继续降价下去,不但卖不出去,那后果同样是严重的。
这些豪族士绅们,就没几个愚蠢的,他们明白,柳折眉的新政,就是为了不让所有的人都一股脑去种桑,一旦种桑的税提高那么多,一般的小户人家和中小地主,他们就那么点地,冒不起破产的风险,只能选择种粮,这样可以让一家人得以温饱。
而对大户人家来说,那些地少的人都不在种桑,他们这些种桑大户,就算被柳折眉征收略微高昂的税率,但因为是规模集中经营,仍有大量的利润。
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皇权时代,他们疑心柳折眉的背后站着皇帝父子,就算少上一些利润,也不能让皇帝父子记恨。
于是,经过几次会谈,谈判,协调,花了一年的时间,柳折眉终于让他的新政在苏州府执行下去了。
这中间也少不了大明皇家报好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影子。
许多人之所以最后选择妥协,实在是在他们看来,柳折眉身后站着这两样东西,都被证明是来钱非常快的。
在许多人看来,秦韵和柳折眉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既然秦韵以女子之身能在朝堂上弄风弄雨,最后,还在商业上冲击了大明朝原本的商业体系,那么,柳折眉就不会是无的放矢,跟在他后面,没准还真能发大财。
因为柳折眉向那些大户们承诺,只要他们按照新政所说的来,他们的生丝,可以保证每斤绝对不会低于一两二钱银子。
到时,大明皇家商业会所可以向他们提供担保。
甚至,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大明皇家会所还会以极低的价格向他们借贷。
柳折眉这两年在苏州的政绩除了这个,还主持了建设苏州新城的工程。
其实,据历史记载,在明代,长安,洛阳,开封这些城市早就没落,南京,北京虽然是当时的都城,可要比起明中后期的经济繁荣来,明朝最繁荣的城市就是苏州,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城。
明代的苏州府其实要比今天的苏州市大的多,东至崇明县,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南至嘉兴府嘉兴县界,北至扬州府通州,东南至松江府华亭县界,东北至常熟县乍浦港,西南至吴江县界,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崇明县,嘉定县和太仓州,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苏州市和伤害苏州河以北的各个区。
因为太仓州就是现代上海苏州河也就是吴淞江以北的区域,包含长江出海口的一大半,所以,秦韵建议柳折眉将苏州新城建在这里。
不要以为只有现代当官的喜欢弄城市建设,古代也是一样,想想,在一座空地上建起一座新城的感觉,是个男人都抵抗不了。
而秦韵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以后大明城市发展弄一个样板出来,最最主要的是,在她的构想中,这就是大明朝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在秦韵看来,不管是苏州还是上海作为后世最有名的国际大都市,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良环境,也是很好的港口,大明朝不能在闭关锁国下去了,迟早是要与西方社会接轨的。
而这时代的大多数士绅和商人他们心中并没有完整的经济理念,需要她和柳折眉一步一步地给灌输进去。
好在柳折眉从来就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当秦韵提出建议时,他只经过一个晚上的考虑,就决定这么干。
当然,依靠柳折眉个人的力量自然是无法在那个地方建立起一座新城的,这就需要用一定的利益将这些大商家给吸收进来穿越之东厂小白。
秦韵让柳折眉建设这座新城,不是为的建设适合人居的城市,而是要建立第一座大明朝的制造业中心,秦韵希望建立这一座新城出来,逐渐将大明朝大多数制造业作坊扩展进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经营。
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各种商业资源,加快经济协作,也为各地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样本,相信到了那时,资本的作用,必然会催发出一个新的利益体,而这些利益体才能给封建文明已经达到极致的大明朝提供一个新的出口。
当初决定建设新城时,秦韵第一个就决定让大明皇家商业会所打前站,她要在当地建设一座最有标志性的建筑。
水泥这种东西,将大量地引用到各种工程中,只不过,现在的建筑大多还是以砖石为主。
不过,虽然苏州新城靠近海边,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内陆河运,在建设新城同时,还要将新城附近的河道全部清理出来。
这清理河道,也是一大笔开支,秦韵原本打算让大明皇家商业会所来出这笔钱,可后来,却知道柳折眉根本没动用这笔钱,而是让当地的富商们出了这笔钱,当然,这些富商们也分别在新城得了一大块地,用来建他们的作坊,或者工厂。
柳折眉一上任就在苏州府乱搞,其他府的人都等着看热闹,可有些老成持重的人已经看出了这里面的猫腻,如果,这个柳直的新政当真贯彻下去,就意味着苏州的庶民百姓和士绅豪族们支持着这个新上任的知府。
就算朝堂上有人不满,但只要苏州府自己没乱起来,能完成朝廷的赋税和钱粮,京城有太子殿下支持,谁又能把这家伙怎样。
苏州府的大户们都得到了柳折眉各种优惠政策和承诺,就不会在乎,柳折眉为那些庶民百姓减免赋税的事情了,作为一个被秦韵成功忽悠了的大明官吏,柳折眉更能将秦韵的忽悠跟苏州府的实际结合起来。
而秦韵则是下令,大明皇家报,针对柳折眉的新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详细地解说了这种新政所要达到的好处,距离苏州近的各府州,大多也得到消息了,但都处于观望状态,其他比较远的地方,有人看到大明皇家报上面刊登的苏州的新政,也议论纷纷,一下子,苏州府成为大明朝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就连朱厚照这熊孩子,因为制定苏州的发展规划,秦韵是特意将这熊孩子带在身边,对他一条又一条地讲解其中的好处,让这熊孩子有了强烈的参与感,所以,这熊孩子也很关心苏州新政的发展。
因为柳折眉这个当地府的,把所有的压力都承担了,下面这些县令和属官们尽管各有心思,但都保持缄默,如果这新政成了,他们也能跟着混一些政绩,如果不成了,反正谁都知道,这新政是谁挑的头,板子也打不到他们头上去。
相比官方的观望,在苏州民间,一时之间,柳折眉的名望可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毕竟,是减免赋税呀,许多老百姓家中都给柳折眉立了长生牌位,希望柳折眉能够长命百岁,让他们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等这新政实行了半年,其他府州的知府们怎么觉得一下不对味了,大明皇家报三天两头报道苏州的事情,大家从开始看热闹到现在已经麻木了,可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已经有人称那个柳直为天下第一知府了。
柳直是第一知府,那他们这些人算什么?
更糟糕的是,现在他们下去催钱粮,那些小地主们,小士绅们,只要家中有一两个读书人,看了大明皇家报关于苏州新政的介绍,心中都有了想法,交税也不会痛痛快快地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