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果(2 / 2)

萧询登上营栅,看着营外一望无际的平原,只觉心中没底。

一百多年前,刘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先后发动了三次北伐,三次北伐主要目标及战场均为宋的河南失土,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冬季黄河结冰,于是河南、河北连成一片,魏军骑兵可以在东西数千里战线上任意一点突破、南下。

而兵力有限的宋军,处处布防,等同于处处无防,各据点兵力有限,在魏军骑兵的集中进攻下,只能勉强自保,根本就无法救援友军。

宋军无法和魏军展开野战,于是,眼睁睁看着魏军骑兵如入无人之境,席卷河南、两淮,大肆烧杀抢掠。

而孤立无援的各地宋军据点和军队,被魏军逐个击破。

一百多年前宋军面临的困境,现在的梁军同样也可能遇到。

如今是秋末、冬初,梁军先发动进攻,即便能在数月内全取河南州郡,可到了隆冬时节黄河封冻,齐军必然强势反扑。

千里防线根本就挡不住齐军骑兵南下步伐。

到时候,关键还在野战,只有击败齐军的野战主力,才能守住河南。

考虑到现实战局,萧询有些担心,因为大将军详细向他分析了己方的弱点,那就是新编练的府兵,因为未经磨炼,所以,可能打不了硬仗。

那么,为了能够确保河南战役成功,需要分兵一支渡河进入河北,把河北东南部搅得鸡飞狗跳,吸引部分齐军主力。

然后,河南这边,要以他本人为诱饵,引诱齐军以主力来攻,于是,两军决战。

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尽快消灭齐军的野战主力(部分主力)。

确保河南、淮北不被齐军骑兵席卷,避免各地据点变成惊涛骇浪之中岌岌可危的孤岛。

然而,齐军未必会选择尽快决战,一旦对方选择四处袭扰,断北伐梁军粮道,使得战事长期化,那就麻烦了。

如果官军吃了败仗,北伐无功而返,怎么办?

狂热过后的萧询,现在冷静下来,有些后怕。

所以,唯一能依靠的,还是大将军。

“大将军,徐州军,真能在河北,牵制敌军一部分主力么?”

萧询问李笠,李笠回答:“齐军若不认真对付徐州军,徐州军会让他们后悔的。”

“可是....”萧询有些担心,因为昨日收到捷报,徐州军在聊城附近,击败了一支五千余兵力的齐军,斩首三百,俘获战马二百余匹。

这个战果,感觉有些少,萧询觉得那支齐军可能是一支偏师。

所以,齐国或许只打算以偏师缠住徐州军,然后集中主力南下,入河南,来对付北伐的梁军。

李笠看出了皇帝的担心,见这位热血过后果然开始后怕,不好泼冷水,只能给对方鼓劲:

“陛下,徐州军会攻其必救,他们若真敢以偏师糊弄徐州军,徐州军会让他们后悔的。”

萧询听大将军这么说,莫名安心了许多。

李笠不多说,陪着萧询继续巡视,走着走着,腹诽:

你以为徐州军击败的齐军是偏师?开玩笑!那是五千左右骑兵的野战主力啊!

当年,高欢集团和尔朱氏集团决胜负的韩陵之战,高欢手头也就骑兵二千,步兵三万。

五千余骑兵,至少一人双马,在平原作战的战斗力,远超三万步兵。

徐州军和这五千余齐军交战,打的是恶仗。

李笠知道战斗细节,他侄子李昕,梁森的弟弟梁淼,率部反复冲锋、交战,胯下坐骑接连阵亡,换了几次马,人被射成刺猬(还好身着重甲),差点就没于阵中。

之所以此战徐州军斩首三百、俘获战马二百余匹,战果看上去不怎么样,是因为打出了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

马多的齐军,吃了败仗后可以从容撤退(相对而言),死者也被同伴用马驮着带走了,而梁军不敢放开了追击,所以战果较少。

也无法精确统计击杀了多少敌兵、敌将。

捷报传到后方,许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场“小胜”,对手兵力五千,为偏师。

然而,五千骑兵吃了败仗,这消息传到邺城,可就不会让人觉得是无关疼痒的“小败”了。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