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日余晖(1 / 2)

伊丽河谷,在天山北麓乌孙故地,距离高昌很远,距离中原西陲——瓜州更远,那么,为何这地方会突然冒出一群楚兵、把逃跑的突厥可汗挡下呢?

李旿想不明白,不过,当他的行军与碛北道行军会师后,心中疑惑得到解答:

碛北道行军自东而来,曾横穿乌孙故地,所以,留有小队扮做牧民,在伊丽河谷一带侦查敌情。

没想到,误打误撞,拦下了突围逃跑的突厥可汗——阿波可汗。

两支队伍一起抓住了阿波可汗,这功劳该怎么算?

只能留给皇帝决定,李旿现在和其他将领一起,在高昌地界的营地,迎来了被俘的突厥可汗:阿史那大逻便。

突厥王族姓“阿史那”,但阿波可汗的名有些奇特,李旿之前听人介绍过这位名字由来。

大逻便,或称“大罗便”,为草原语言中的一个词汇之音译,这个词是“酒器(角状且粗短)”的意思。

所以,当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站在面前时,李旿觉得这位当初得名的由来,或许是其父正好看到旁边有一个酒器。

而大逻便,也是突厥的一个官号,取其原型酒器的“粗短、强悍(角状)”,寓意威猛。

现在,这位被活捉的突厥可汗,身材魁梧,看上去是个壮汉,倒也对得住“大逻便”的名号。

只不过因为摔得鼻青脸肿,加上沦为阶下囚,阿波可汗的脸色十分难看。

当然难看,兵败被俘,这是天大的耻辱,但大逻便又不想自杀,想着伺机逃跑,于是被人带来这里,等候发落。

李旿不想羞辱这俘虏,所以当对方被押进来后,特意下令松绑。

现在,说了几句场面话后,让人将阿波可汗带下去,好好安置。

至于最后该如何处置这个突厥可汗,那得由父亲...皇帝来做决定。

阿波可汗转身离去,昂着头,挺着胸,极力维持着所剩无几的尊严,大帐内诸位将领目送对方离去,随后,向两位主帅提建议。

三军汇合(碛北道行军、瓜沙道行军,海西道行军),连破突厥主力,击杀其西部可汗,活捉其“大可汗”,战果不可谓不辉煌。

接下来,该做什么?

是趁着突厥元气大伤,直接就把龟兹、高昌等西域小国“拿下”,为朝廷将来进一步经营西域做准备?

还是见好就收,班师回朝(陇右)?

这得两位主帅来做决定。

两位主帅,指的是碛北道行军总督王琳,以及瓜沙道行军总督、皇子李旿,至于海西道行军的主帅因为是行军都督,位在行军总督之下,自然就不是帅。

而两帅之中,李旿作为皇帝庶长子、当朝郡王,地位最尊贵,但他有自知之明,自然是请资历最高、为父亲故交的长辈来主持大局。

王琳也不推让,开始拿主意。

三军汇合在这茫茫大碛边缘,补给是个问题,不能久留,必须当机立断,早做决定。

他认为,既然两支军队(瓜沙道和海西道行军是配合作战,算作一军)出击时,拟定的目标都已经完成,那就该撤军。

如果这个决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使得朝廷错过提前经营西域的良机,责任由他来扛。

这一锤定音,将领们愕然,随后默默点头:

也是,将士们连日奔袭作战,颇为疲惫,加上获得不少战利品,休息休息就返回中原,倒是不错的选择。

反正天塌下来,有你这位皇帝故交扛着,我们就不用担心什么。

李旿见“王公”如此有担待,心中的纠结,很快消散。

确实需要见好就收,不然赌红了眼、不断下注的后果,极有可能是满盘皆输,先前赢回来的,全都吐出去。

“我知道诸位或许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王琳就自己的决定,向诸将进行解释。

“但是,我军军力疲敝,碛北道行军奔袭近数千里,跑死的马都不下两万匹,南来诸军,横跨海西、大碛,累死的马,也有上万匹之多。”

“虽然可以从缴获里补充马匹,但是,不能再耗下去了,且人、马的补给是个问题。”

“若各部分散到诸国就食,极易为人逐个击破,毕竟这些小国之前还臣服于突厥,急切间,不敢倒向官军。”

“突厥虽然历经惨败,但余众仍多,只不过是被打散了,假以时日聚集起来,亦能伺机反扑。”

“我军在这里,并无可靠之营地可以让人、马好好休息,而且携带大量战利品,动起来,会很慢。”

“将士们辛辛苦苦杀敌,好不容易得了战利品,让他们全扔了,再和突厥人周旋,恐怕士气会低落。”

“以上总总,都不利于我军长期逗留此处,所以,得趁突厥人自顾不暇之际,及早撤军。”

“若陛下降罪,我来承担。”

王琳说完,李旿也表态:“寡人以为,王公所言甚是,如今之计,当以全军将士们平安南返为先。”

“若陛下降罪,寡人会与王公一道承担,诸位勿忧。”

皇子也这么说了,将领们自然更不会有意见。

只不过,高昌国国主的态度实在是让人恼火:一直关闭国都城门不出,不战,不降,不和,也不回应官军的喊话,拽得跟什么似的。

所以将领们觉得不教训一下高昌国主就走,那就是纵容对方的狂妄自大。

对此,王琳不以为意:

“小国的生存之道,当然是依附于强者,他们不清楚官军能在这里待多久,当然不敢轻易表明态度,否则一旦突厥人卷土重来,他们就会倒霉。”

“朝廷将来若要经略西域,自然会派兵马常驻这一带,他们有了依靠的大树,自然会卑躬屈膝,若到那时还不知好歹,破城,又能有多麻烦?”

议事结束,诸将散去,王琳见左右无人,再次问李旿:(李旿)此次出击,皇帝有没有“特别的交代”。

李旿摇摇头:“没有,只说以歼灭敌军主力为优先,至于攻城略地,除非有助于歼敌,否则没有必要。”

“那陛下若知道,官军取得如此大捷,会不会..”其实王琳还是有些在意这一点,毕竟李笠再怎么料事如神,恐怕也不会提前料到突厥人会败得这么惨。

突厥人败得这么惨,确实是楚国“趁火打劫”的好机会,要是李笠得了捷报后忽然改了主意,要锐意进取、经略西域...

但作为主帅,必须有担当,不能因为揣测上意,就透支军力,置那么将士于陷境之中。

李旿想起父亲的叮咛,回答:

“王公放心,临行前,陛下反复交代过。”

“中原纷乱近三百年,好不容易统一,各地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能老是打仗,当然,适当的打一些仗也是可以的,但要把握一个度。”

“要让百姓切身体会到,天下统一,乱世真的结束,太平日子来了,可若是不断打仗的话,这算什么呢?”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