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李慢侯就到了楚州境内,赵立在边境迎他。
此人一脸虬髯,面部骨骼突出,显得很瘦,又很精神。站在那里给人一种倔强到无法沟通的感觉。他身后排开许多骑兵。赵立麾下有三千精骑。
战马还算不错,一问说是当地的淮马,徐泗西北方的淮北马可以做战马。战马这东西,有好有坏。王安石的马政,搞得全国各地都养马,江南大批不适合养马的地方百姓,为了交差,当年大量来采购淮马。淮马也分好坏,淮南马和淮北马差距很大,淮北马勉强可以充当战马,耐力和体力比草原上的契丹马不如,淮南马则连骡子都比不上。
淮北有养马的传统,唐朝曾在汴河两岸修建了规模庞大的牧场,宋代继承了这些牧场,但随着人口增加,群牧变得越来越不经济,王安石将牧监的马匹让老百姓认领,以减免赋税的方式让老百姓帮忙养马,名义上是自愿的,却在下层执行成了强制,搞得天怒人怨。不过拗相公折腾全国人的结果,倒是产生了许多地域马种,其中一些能够充当战马来用。比如淮北马,还有山东青州、齐州一带的东马,号称不输给陕西的西马。荆湖北路也有战马,后来南宋就在这里武装了大量骑兵。
其实只要气候温良的地区,都适合马匹成长。中原地区在古代,一直有养马的传统。只是随着农耕发展,农业跟牧业争地,而战马要健康成长,不但需要适宜的气候,还需要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这点才是北宋养马始终不如拥有广袤草原的契丹和西夏的原因。
一路上骑着马并行,跟赵立聊了很多马匹的事情,李慢侯担心以后他可能要用淮马代替补充军中战马。
到了宝应才休息。跟薛庆宴请李慢侯不同,赵立可不是为了结交,也不是有求于李慢侯,单纯是为了感谢。楚州保卫战中,李慢侯虽然没有直接派出救兵,但却帮了赵立大忙,冲破封锁送给他十万石军粮,不然他不可能坚持到底。而且送他那张狰狞的青铜面具,也救了他一命。他说幸好带着面具,不然就被一颗砸中他面部的石弹要了性命。即便如此,他脖子也歪了一个多月。
包括宝应县在内的楚州和洪泽湖西边的泗州,都抢种了庄稼,这里靠北,种麦多一些,误了夏种,可能只能收一季。涟水军则因为战乱平息太晚,彻底耽误了农时。由当地百姓没有组织的不定时种下各种农作物,种了多少,能收多少,都说不上来。
不过对于耕种,赵立兴致不高,不是他不重视农耕,而是这些庄稼,明年秋天才可能收获,而楚州到时候很可能再次面临金军南下的情景,种下的粮食,反而可能是金兵的军粮。因此抢种的时候,赵立就不积极,任由当地的大地主自己组织人种地,因为解决了大量流民吃饭的问题,赵立也就不闻不问,听天由命。
从农耕说起军事后,赵立就滔滔不绝,李慢侯都插不上嘴。等他说完了楚州的事情,才终于说到李慢侯辖区的情况。
李慢侯的辖区,包括海州河淮阳军,海州下辖怀仁、朐山、东海和沐阳四县,淮阳军下辖下邳和宿迁两个县,正好位于楚州北方运河沿线。赵立对此很担忧,因为金军主力北撤之后,在宿迁留下三千精兵,赵立攻打过多次都没有攻下。
海州的情况更加复杂,除了一个东海县,其他三县都丢失过。东海县此时还是一个岛,叫做郁洲岛,据传秦始皇曾经来过这里,认为这里是天下的最东方。东海县和对面的朐山县隔着一道海峡向往,都是港口。
海州失陷的主要原因,是镇抚使李彦先当时带兵救援楚州,结果一家人战死在战船上。李彦先带领的海州军也崩溃了,金兵追杀到海州,各地纷纷投降。跟李彦先一样,李彦先的一个部将也聚集残部,继续抵抗。那个人名字叫做李进彦,战败之后,直接渡海到了东海县,召集旧部。不但收集了两千残兵,还保住了这最后一个县。
但海州很快又失而复得。因为这里偏狭,金军只在宿迁屯兵,其他地方根本占领不过来,全都交给刘豫的兵马。刘豫投降金国之后,一直非常努力帮助金国做事,金国任命他为东平知府,京东、淮南等路安抚使,金兵南下,他不但在后方帮忙稳定局面,征发签军,征集物资,在前线还帮忙劝降宋朝官员,他就派人来招降过赵立,结果赵立斩杀了使者,继续死守楚州。
可以说刘豫效忠金国比曾经效忠宋国用心多了。由于刘豫的作用,山东没有对挞懒东路军的后方造成威胁,挞懒对刘豫十分满意。
现在占领海州朐山县的就是刘豫的兵马,但是又投诚了过来。赵立帮忙控制了临近涟水军的沐阳,却对朐山鞭长莫及,希望李慢侯尽早赶过去,以免发生变数。
看来省的打仗,本来还以为要一城一池的进行争夺。
“对了。那个海州签军叫薛宁是吧?”
李慢侯问道。
赵立点点头。
没什么印象,大概是个无名之辈。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