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术使者游说大石,说契丹人联合宋人进攻辽东,胜则宋人得国,契丹人一无所获,最多能将女真下辖的一些契丹部落带走。大金丞相兀术,愿意将涅剌拏古部和突吕不室韦部两部契丹归还大辽。只求大辽退兵,以免为宋人所利用。
所谓疏不间亲,这句话未必正确,哪怕是曾参之母,也会被儿子的消息蒙骗而逃。可疏一定间不了利,耶律大石仰仗燕王的地方太多了,此时退兵,跟燕王盟约破裂,他承受不起这种代价。
两部契丹固然重要,可如果燕王不支持,甚至不同意,大辽根本回不了东方。于是耶律大石假意同意使者的要求,要求使者立刻归还两部契丹。兀术不是傻子,转过来要求大石先撤兵。双方你来我往,拖延着时间。
大石也想明白了,黄龙府一战,结果注定他已经很难在声势上压倒宋人。既然不能树立大辽雄风,那么为此死人就是不合算的。
拖延也是有意义的,至少从兀术手里要回了许多契丹奴隶,许多契丹奴隶,都是那些先后投奔大石的青壮的家属。对兀术来说,这些沦为奴隶的老弱妇孺没有价值,对大石来说,每一个契丹人的血脉都弥足珍贵,尤其是妇孺,他们才是传承契丹的希望。
最后大石甚至愿意用财物跟兀术交换契丹部族,双方谈妥了一个合适的价码,一百万石军粮,换走了涅剌拏古部和突吕不部两部契丹,丁口两万余,妇孺五万余。这批军粮,足够兀术撑过这个寒冷的冬天,以及换取契丹人不参与进攻会宁府的承诺。
还能这么玩?
大石跟兀术的勾当,不可能骗过燕王的耳目,他也没有隐瞒,甚至主动写信去说明,态度谦卑的表示,实在不忍心看着契丹同胞受战火之苦。
李慢侯也不怪他,李慢侯已经到了黄龙府,在残破的黄龙府废墟之上,感慨万千。
随后让人回信,告诉大石可以继续交易,既然兀术肯将契丹人给大石,那么汉儿呢,宋人呢?只要兀术肯放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估计这时候兀术不会要钱,但粮食,他可能想要。今年冬季他很难熬,残存的几十万人挤在会宁府,他养不活那么多人。除非他想吃人守城,否则太多的人口只是累赘。女真人是不能赶走的,但是奴隶,尤其是妇孺,兀术很可能不想要。
果然兀术跟大石商议,一个人一石粮食,无论男女、老幼。大量人口开始从会宁府被迁出,逆混同江不断被赶到长春州契丹大营,契丹人的军粮则源源不断送到会宁府。
人如牲口一般,这就是这里的现实,女真人也好,草原人也罢,甚至以前的契丹人,他们计算俘虏的账单上,人和牛马都是一起算的,不会单列出来,人马牛都是生口,以口为单位。
三十多万主要是宋人奴隶的家眷交易完后,兀术得到的粮食已经足够,这时候他提出讨要女真战俘。这场已经打了一年多的战争,被俘的女真人已经多达三万人,兀术需要这些生口。
兀术放出的价码是,一个女真壮丁,换三个宋人壮奴。很屈辱性的交换比,但李慢侯愿意更屈辱一些,试图讨价还价到一换十,因为他手里的女真俘虏太少,而宋人壮奴太多。
女真人在会宁府周边,依然有五十万以上的人口。全部挤在会宁府不可能,因此分散在大大小小的坚城里。光是五国部地区,就又不下二十万人。随着越里吉城失陷,这些已经是李慢侯的囊中之物。
其中女真壮丁充其量两三万人,但在会宁府周边,兀术手里至少有三十万宋人壮奴。一比三,不足以将所有宋人奴隶赎回。
最后讨价还价之后,以一比五的价码成交。
李慢侯付出了三万多女真青壮,换回了十五万壮奴。接着发动了对五国部的进攻,为此甚至暂缓进攻兵力充足,且对挖掘地道有了防备的滨州。要怪就怪宋人编纂的武经总要,既记述了掘地道攻城的方法,也记载了破解之法。滨州已经学会了以地道破地道的战术,地道很难挖到城墙下方,而且这里位于混同江边,地下水太浅,光是排水工作,就可能将挖洞的工期拖延到半年以上。
五国部就容易进攻多了,这里本是偏师佯攻,大军无法支持。但随着韩剌打通伯力城,蒙古部和塔塔尔部南下,这些偏师就拥有了充足的兵力。将夹在已经失陷的头城为尾城之间的三座五国城包围,现在已经不需要有威望的挞懒就能劝降他们。因为兀术的使者带着兀术的命令赶来,让他们丢下宋人奴隶,只带女真人离开。其中青壮也算战俘,有两万阿里喜,家眷超过五万人。奴隶倒不算多,因为之前正在夏收的时候,被蒙古人给掳走了。
两万阿里喜和五万女真家眷,将会宁府里其他十几万宋人壮奴赎回。
现在的会宁府,成了一座纯粹女真人的城市。没有宋人,没有契丹人。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