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节 济贫(1)(2 / 2)

宋耻 狂人阿Q 4101 字 2020-07-24 加入书签

面对这种私人贵族学校垄断大学学位的情况,英国政府试图改善,所有人都以为,贵族学校的学生更容易考入一流名校,是师资力量更强。于是政府拨款,提高了公立学校的师资力量,让平民学习的老师水平跟贵族学校相当。可最后发现公立学校的学生,依然考不过贵族私立学校。教育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两种学校最大的差别,不是师资和硬件,而是学习文化。即便有了好老师,可平民公立学校的学生依然不好学,谁好好学习,还会被嘲笑和排挤。而学生的蓝领阶层父母,也并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反正他们毕了业也有福利保护。

于是得出这样一个恐怖的结论,富人已经通过福利政策,买断了穷人上进的通道。

面对这种情况,李慢侯产生了两难,其实济贫很容易,掏钱就行了。每年掏出多少钱,公示出来,他能获得名望,能改变形象。可是财政这样花出去了,能真的起作用吗?他可以增加税收,或者从其他项目上缩减开支,然后给每个穷人发馒头,甚至逢年过节的时候,给每个穷人分一点肉吃。

但这样真的能改变他们的穷困状态吗?

这是假的济贫,是为了博取名声的手段,有钱人花钱买名声是他们的自由,但政府将公共资源这样浪费掉,并不合理。虽然李慢侯知道,总有一天中国人也会走这一步,但不是现在。现在他不需要担心不济贫,社会就会崩溃,穷人有怨气就能推翻政府的统治。

但他还是要济贫,只是方法不同,他要真的济贫,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李慢侯决定强迫所有穷人送孩子读书。

他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人,从他拥有治权开始,最先恢复的除了军事外,就是教育。乡学、县学、府学三级体系,被他当做小学、中学、大学来推行。乡学进行开蒙,识字即可。县学进行逻辑培养,接触数学、几何学习,府学开始进行更高级的地理学、天文学以及大量通识教育,包括学习孔孟这样的传统学问。最高级的山东府学,则是兼容包并,在已经培养出传统世界观的基础上,开始用中国式的思维,对其他文明进行解析,借助其他文明的思维方式反向解析中国文明。

李慢侯觉得,真正的济贫,是彻底改善穷人上进的渠道,给他们开辟一条上晋通道,比给他们一只鸡重要的多。可人在穷的时候,渴望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面包。

所以他打算通过改变教育的方式断穷人的穷根,却不一定能得到穷人的欢喜。好在他现在处在不需要取悦民众的地位,他不是现代政客,而是古代亲王。

于是从绍兴十八年开始,李慢侯开始推行普及教育。以前每年支出的教育经费是三千万贯,占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却只能满足十分之一适龄儿童入学。为了让穷人子弟得到平等的机会,学校是免学费的,而且提供饮食。但依然有不负责任的家长,将他们那通过严格考核的聪明孩子从学校里带走,只为了他们从七八岁之后有用的一丁点可怜的劳动力。

现在要强制了,所有穷人子弟都要求入学,至少学完五年的乡学开蒙课程。至于能不能完成开蒙,读书识字,看个人的造化吧。能给与一个机会,已经超越了时代。

为此李慢侯需要将财政增加一半,光是向教育机构就要投入四五千万贯资金。

他可以让学校承担一部分压力,一个先生必须带更多的学生,之前的标准是三十个,现在增加到六十个。孔子还有七十二门徒呢,六十个学生可能无法全部兼顾,平均质量下降,但数量会增加。这样可以压缩更大师资支出,将效率提高一倍。可是开支依然会很庞大,因为提供给学生饮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巨大了。

这些年,随着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能养活的人口更多,只要能养得起,中国人就倾向于多生,尽可能多生。所以每次大乱之后,中国人的数量往往可以在一代人之内恢复起来。李慢侯最初割据山东的时候,整个北方不超过一千万人,可如今光是山东一地,就已经拥有了一千万人,河北东路人口三百万,燕云地区也恢复到了两百万人口。两广没有遭受战乱,如今加起来有五百万人了。许多孩子都是在这十年间生育的,人口结构很年轻,一方面是劳动力充足,另一方面是适龄儿童太多。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