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周丹泉作品(2 / 2)

李会纲奇怪地问道:“江老师,你把这三样东西又买回来干嘛?”

薛文光回道:“这是孟少让我买的。”

孟子涛点了点头:“确实是我让他买的,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十万,再低他就不肯了。”

“你把账号给我,我给你转账。”

“不用这么急……”

孟子涛打断了他的话:“别废话,把账号给我。”

薛文光顿时噤若寒蝉,乖乖地把银行账号说了出来。

李会纲不明白薛文光怎么这么怕孟子涛,不过现在他的关注点还在那三件东西上,他转头问谢翌道:“谢老,这三件东西五十万贵吗?”

谢翌说:“这要怎么看了,如果自己喜欢,五十万肯定不贵。”

这番话其实还是说这三件东西买亏了,只是说的委婉一点而已,李会纲当然也听的出来。

这时,就听舒泽笑道:“子涛,这次又能赚多少?”

孟子涛笑了笑:“这个还不好说,回头还要再研究一下。”

两人的对话让李会纲和谢翌都有些讶然,难不成先前判断出了错?

“舒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李会纲忍不住问了起来。

“他是我叔公的弟子。”舒泽回道。

“叔公?你说的是郑安志郑老?”李会纲讶然道。

谢翌也反应过来:“这位就是郑老的关门弟子?”

孟子涛客气地向大家拱了拱手。

既然孟子涛是郑安志的关门弟子,那他的所作所为就不得不令大家重视了。

谢翌连忙问道:“不知这三件东西中,哪件看错了?”

孟子涛笑道:“谢老,这三件东西都没有看错,确实不是真品,我只是觉得这件仿定窑鼎还有些说法。”

“什么说法?”大家都好奇地看着孟子涛。

孟子涛把鼎拿出来,翻转过来,指着一只鼎足道:“大家请看这里,虽然鼎足有磨损,但上面的字迹还是隐约能看清的,像不像一个‘周’字?”

大家凑上前,发现那只已经磨损的露出瓷胎的鼎足上,确实有个字看起来像是“周”。

舒泽迫不及待地说:“子涛,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告诉我们答案吧。”

孟子涛笑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我觉得它很可能是周丹泉的作品。”

之前一同来的店家忍不住惊呼一声:“什么!周丹泉的作品,怎么可能!”

周丹泉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吴门典型的能工巧匠。他是一位仿定窑瓷的制瓷高手;他所烧制的仿定窑瓷人称周窑。根据蓝浦的《景德镇陶录》记载:周窑,隆庆、万历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往往一品造出,四方竞购,以至于不惜千金争市。

《石斋笔谈》中载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周丹泉从金阊坐船去江右,路过陵,去探望他的朋友唐太常。他对唐说,听说你有一个古代的定鼎,能否给我一看?唐太常拿给他,他边看边用手指量度尺寸,并将鼎纹摹下来藏起,然后把鼎还给唐太常,就分别了。

别后,他到瓷都半年后回来,又去谒见唐太常,并对他说:“你家的白定炉鼎,我也得了一个。唐很奇怪,拿自己所藏的和周丹泉的比较,居然一模一样,毫无差别。自以装定鼎的器皿来放置,也俨然含缝。

奇怪之余唐太常向丹泉鼎从哪里得来的,周丹泉告诉他:不瞒你说,这只鼎是模仿你那只做的。太常非常叹服,就四十金买下,放起来以作副本,藏于家神庙。后来,淮安一个叫杜九的人到浮梁,对唐太常古定鼎梦寐以求,终于从太常的孙子那里以千金得周丹泉的仿古定鼎。

遗憾的是,此鼎后来也几经转手,最终废鼎沉于钱塘江中,不知所踪。

那么,周丹泉仿制的瓷器还有传世的吗?据说,前故宫博物院藏有周丹泉制娇黄锥供饕餮鼎一件,先前还参加过展览会,现在藏于宝岛故宫,一般人也没见过。

谢翌眉头微皱,说道:“虽然我没有见过周丹泉的作品,但这件仿定窑鼎从釉色来看,实在不像传说中的周丹泉作品那般吧?”

孟子涛说:“这个当然是有原因的,只是现在我手里没有东西,不能处理。”

李会纲说:“你要什么,我立马叫人取来。”

孟子涛说:“东西到是不贵重,只要一些桐油,一些温开水,还有一些棉纱布即可。”

“好,稍等片刻,我叫人拿过来。”

李会纲叫的人速度很快,马上就把孟子涛要的东西拿了过来。

接下来,孟子涛拿着纱布,蘸了一些桐油开始擦拭,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过了一会,这只瓷鼎就开始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只见此鼎造型方正端庄,古朴典雅。炉口呈正方形,平沿方唇,两侧出沿上各竖冲天耳,炉内部施半截釉,胎质坚硬致密。炉身四面均印双夔纹,纹下为锦地饕餐纹饰,四足侧面均有“S”形印花纹样。

等孟子涛把瓷鼎用温水清洗过后,放到桌上,房间里的人,眼睛都有些直了,都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

整器的器面莹亮柔润,色呈牙白悦目脱俗,聚处若泪痕而色略深,虽久历千年风霜,朴淳如昔。如果不是鼎足还隐约有个“周”字,大家肯定会认为这就是一件宋朝定窑的精美作品。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