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银子好说话(1 / 2)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多尔衮以为沧州的洪承畴、张存仁、祖泽润等能替他拖住顺军的东路军,可是在这位摄政九王决意从保定退兵时,顺军的东路军已经到了天津,前锋骑兵一部甚至已过香河县,距离通州不过数十里远。

而因谎报大捷被多尔衮亲自谕旨夺去天津总督一职,却仍以太子太傅加左都督衔戴罪立功的前明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眼见城外顺军声势浩大,又知洪承畴死于沧州,故为了天津全城百姓的安危(原话),再三思量之后决定派人与城外的顺军谈判,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天津问题。

东路军统帅、山东节度使陆广远无意在天津多耽搁时间,只想按叔父的军令赶紧兵临北京一举破城,故亲率夏大军的第一镇、左潘安的第二镇连同炮镇走运河北上通州,只命新编第八镇监视天津,并委托第八镇的镇帅徐和尚同天津城中谈判。

天津虽是前明锦衣卫都指挥使衙门所在,又是海港与运河重地,但城中清军多是前明锦衣卫及驻军改编而成的绿营兵,约有七千余人,内中也没有骑兵,整体战斗力十分低下,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座视高杰部在城外肆虐而不敢出城与之一战。

第八镇虽是新编,但兵员既有淮军老卒,也有原山东顺军士卒,更有投降的汉八旗,联同一部分收编的土匪响马,相对战斗力是能与绿营兵一较高下的,况如今是顺强清弱,北伐之势已成,那天津城中的清军哪里有胆量出城来战。

所以有第八镇于城外监视并控制运河,确保大军粮道通畅,是否拿下天津陆广远并不在意。

他让徐和尚同天津方面谈判,不过是掩人耳目,或者说让天津城中的清军识相一点。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北京一下,天津这边必然易帜降顺。

不过天津城内的骆养性显然还在犹豫,看不清大势,他提出的条件是愿意向大顺方面提供一定金银,换取大顺对天津的“不侵犯”。

这是典型的墙头草决定。

或者说,骆养性竟想在顺清对决之时保持中立,谁赢再向谁摇尾巴。

以骆养性前明锦衣卫大都督、满清天津总督的资历,此时若开城向大顺投效,他日大顺方面肯定不会慢待他,就是不给予实权,总不会少了他的富贵。

大概是“情报头子”当多了,又或者是还被八旗的威风吓唬着,搞得这位骆总督疑神疑鬼,拿不定主意,最后便搞出了个拿钱买平安的手段来。

徐和尚却把谈判当成了正事,因为他听手下人说天津城中那个姓骆的总督,曾经花了几万两银子从大顺手中赎命,且天津城中属前明锦衣卫系统的官员甚多,还有不少前明重要官员在城中,这帮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相当(一定)有钱。

为什么造反?

除了求活之外,就是将为富不仁的那帮王八蛋的银子弄出来分给穷人。

这是具有朴实情感、纯正草根阶层出身的徐和尚对造反的终极理解。

因此,徐和尚不能放过天津城中这帮肥膘。

另外,据手下旅帅赵应元说骆养性实是北京降清的罪魁祸首。

当初李自成率残部撤出北京,京中谣传吴三桂奉太子朱慈烺回京即位,骆养性便同吏部侍郎沈愉炳等人备法驾前往朝阳门迎驾,谁想来的不是太子,而是清廷的摄政王多尔衮,在一些官员骇愕悄然逃走时,骆养性却率众降清,使清廷入主北京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当然,这件事骆养性也是无奈,可徐和尚不这么看,于是本来准备跟天津要五十万两银子,当场就加价到了一百万两。

“一百万两?!”

代表骆养性前来谈判的是前明三边总督、降清之后任工部左侍郎的李化熙,这人为官很有名声,家乡湖州百姓在岘山上修建生祠,将他与古代贤哲谢安、颜真卿、苏轼并祀。

崇祯自缢于煤山后,李化熙统领军队回到周村,就食于家,静观时变。观来观去,未到半月,却成了清廷的工部侍郎。

贤还是不贤,不好说。

“天津这几年虽未遭兵灾,但一百万两白银匆忙间总督大人也是难以凑齐,还请徐帅通融,数目实在太大...”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