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依旧不放心这批新铸铁的强度,工匠们还是老老实实采取铁芯铜体的方式来铸炮。
最后铸出了十门炮身长一丈左右的铜铁合金炮。
根据苏咏霖的要求,这些炮的炮身以炮尾最厚实,而后往上不断变薄,炮口处则相对最薄。
其炮身呈圆筒状,整体安置在厚实的木架子上固定好。
又因为炮很重,接近两千斤,若要运输,则更加需要相当庞大且载重量很大的车辆。
苏咏霖闻讯来视察的时候,瞧见匠人们正在准备试射。
根据之前的经验,因为巨大的发射后坐力,所以基本上发射的时候需要挖个坑把炮放置在坑内,借助大地的力量吸收后坐力。
最开始试验的时候苏咏霖没说,工匠们也没在意,光秃秃一根炮管子就拉去试射,结果恐怖后坐力差点没把负责发射的工匠坑死。
现在他们懂了,试射的时候一定要挖坑掩埋炮身,加固,这样才安全。
他们把五门炮塞入铁弹,炮口对准了大约二百米外的由他们搭建起来的试射城墙,点燃引线之后就躲开了。
然后大家伙儿一起堵住了耳朵。
苏咏霖期待已久的画面终于出现了。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五颗铁弹轰然发射而出,朝着远处的城墙飞驰而去,狠狠地砸了上去。
苏咏霖拿着千里眼往那边一瞧,好家伙,瞬间给干出五个大坑,尘土飞扬。
那是结结实实的狠狠地一击,一般的城墙估计挨不了几次轰击就要垮塌至少一部分,除非是那种特别强悍的天下坚城,才有可能对抗这样可怕的战争兵器。
但是只要射击的次数够多,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火炮。
苏咏霖握紧了拳头,大喊一声好。
工匠们和身边的随从们随后大喜过望,相互拥抱庆祝起来了。
这一路走来也确实是不容易,他们耗费了很大的心血才终于完成了如此强力的战争兵器。
就苏咏霖来看,这个炮身要是能再加长一些,差不多就是明朝末年的战争神器红夷大炮了。
虽然此时的火炮很初级,只是初露峥嵘,糟糕的稳定性和射击精度使它只能用来射击大规模不会移动的目标,比如城池。
甚至于因为强烈的后坐力,发射的土坑都给震出来不少泥土,以至于原定的射击方向出现了偏颇,每一次射击之后都需要重新矫正设计角度,发射起来非常耗费时间。
这些问题都是早期火炮的大难题。
但是相较于单纯的铁火炮可能出现的炸膛问题,铁芯铜体的构造使火炮的安全性增强了很多。
而且它的威力真的很强。
它的直射方式使得冲击动能大大增加,火药爆炸产生的爆炸动能也远非木制结构的弹性动能所能相比。
传统城墙那种构造方式应对一般动能的轰击和投石机式的下坠式轰击很有效果,所以投石机很难摧毁城墙。
但是面对火炮直射的轰击方式,传统城墙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的时期内,传统城墙将兵败如山倒,根本不能对抗显露峥嵘的火炮。
现在的实验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