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皇庄的奥妙(1 / 2)

大明的藩王,多得是不学无术的人,但是,毕竟出身尊贵,自自幼的教育还是跟得上的。

而且,他们自己的各种产业,也需要他们自己能看懂账目,才能保证不被底下的人哄骗。

因此,这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也正因为他们能看得懂账目,所以,才会感到惊讶。

按照他们的预想,皇庄如今的这种经营方式,应该是赔钱的,毕竟,皇庄提供了民房,耕牛,种子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肯定花费不少。

而且,实话实说,这两年年景不太好,再加上京师去年又有地龙翻身之祸,在这些藩王看来,天子不往皇庄当中贴钱,都算是好的了。

当然,和皇庄发挥的安置流民的作用相比,这些银两也就不算什么了。

但是,这些账册看下来,他们发现,和预想中的恰恰相反。

虽然说皇庄最初投入了不少钱,但是,收上来的租子,却要比往年更多。

要知道,账册当中,不仅有这两年的账目,还有天子登基之前的账目。

除了少数几个扩张的比较厉害的皇庄之外,大多数的皇庄虽然因为田亩的位置有所调动,所以面积也有所缩减扩张,但是大抵还算是正常范围内。

也就是说,有不少皇庄,田土的数量并没有怎么变,但是,这两年下来,收上来的租子,却比往年要多不少。

最初之时,他们觉得是皇庄的田租比之前更重了,毕竟,这些流民住皇庄的用皇庄的,农忙时节还要吃皇庄的,也就是出把子力气,所以,皇庄的田租几乎是官田的两倍左右,达到了八成以上,这个比例,的确要比之前重上一些。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压根不是这个原因。

因为,在皇庄改建之前,这些田地的租子,就已经达到了六到七成左右,虽然改建之后略有上浮,但是影响不大。

而且,这种经营方式,在天子登基之后,就已经开始实行了,到现在为止,两年多过去了,最初一批的佃户,基本已经恢复到了原有的田租水平。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个皇庄的田亩数量基本不变,可每年能够上供的田租,却不减反增。

这种状况,不由得让这些藩王们感到一阵奇怪。

不合常理啊?

难道说,是天子为了诓骗他们,故意做了假账?

诸王眼中不由一阵惊疑,除了这个解释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了,但是,堂堂天子之尊,至于这么干吗?

当然不至于!

对于底下诸王的反应,朱祁钰早有预料,见他们大多都看完了账册,朱祁钰使了个眼神给旁边的王诚,于是,后者立刻会意,道。

“禀各位王爷,这皇庄虽然前头投了不少银两进去,但是,却有一个大大的好处,那就是,每亩田地产粮的数量,比之前要高上不少。”

“就这两年奴婢的经验来看,这种经营法子,上等田大约能比之前收成多出一成半左右,中等田地和劣等田地要更高些,大约有两到三成左右,总的算下来,每亩田地,大约能够多收四斗粮食。”

“而且,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再高些,匀下来每亩田地比之前多出来的,已经差不多有四斗半多了。”

这个说法一出,顿时让在场的一众藩王更加感到奇怪,不由得相互交头接耳的低低议论起来。

有精于账目的藩王,在听到王诚的描述之后,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重新翻开账册,翻看了一下,半是自言自语的道。

“按照这个数字来算的话,这些耕牛,种粮,房屋的花费,最多十年,也就能够补回来了,有点意思。”

“王公公,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巧妙之处,且细细说一番。”

虽然说这些藩王对宫中内宦不甚瞧得起,但是,王诚有这般本事,自然也让他们说话间客气了几分。

见此状况,王诚则是惶恐之极,道。

“王爷有命,奴婢自然不敢隐瞒,这产量之增,奴婢等也做过研究,最后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这些田地的耕牛,种粮,铁犁都是由皇庄提供……”

话音落下,诸王都来了几分兴趣。

他们本以为,提供这些会赔钱,但是却不曾想,竟然能提高产量?

于是,王诚解释道。

“往常之时,这些田亩归佃户租种,皇庄只管收租子,其他不管,怎么种,用什么来种,全靠佃户自己想办法,但是,许多佃户家中贫瘠,是买不起牛的,种粮也只能买得起次品,稍有富裕的佃户,会去大户家租一些牛,但是贫困之家,则只能靠把子力气。”

“种地需依农时,人再有力气,也比不过耕牛,所以这些农户,即便是竭尽全力,也往往不能将地力尽出,皇庄改建之后,统一提供上好的耕牛,种粮,不用佃户们自己想办法,地力被发挥到最大,所以产量提高了不少。”

这个解释,倒是新奇。

不过细细思索,倒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然而这个时候,却有藩王提出疑问,道。

“照此说法,上等田土地肥沃,理应增产更多,为何上等田增产不过仪程,反倒是中下等的田地,产量增加的了两成三成呢?”

“王爷容禀,其实单纯看数量的话,上等田增产和中下等田差不多,不过,这是因为上等田地力肥沃,一成半能顶得上中下等田的两成三成。”

“王爷所问的差别,其实原因也正在于此,上等田原本就出产的多,虽然田租也重写,但是总的算下来,租种的佃户收获的也多,所以,他们往往会更精心侍弄,即便是家中贫困,借钱也会去租耕牛,买种粮,以求收成。”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