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否?
杨慎认真想了想,道:“大抵看得懂!”
宁远点头:“说说看。”
杨慎便娓娓道来:“这事……应该与恩师您科举改制有关……”
因为科举改制,受影响最大的一批人便是天下诸多儒家子弟,其中便包括当朝诸多大员。
再简单直白一些,而今的自家恩师仍旧与诸多儒家子弟站在对立面。
此一番陛下那边教康海去推行新税法,便等同在一定程度在维护传统儒学。
若那康海能够在此番推行事宜当中立功,不出意外的,接下来整个大明推广新税法的事情多会落在传统儒家子弟身上,与他们这些“异类”,无甚关系。
此一点,只要是在朝为官者,几乎无人不知。
和尚头顶的虱子,明摆着的。
“只是这样?”宁远问。
“这……”
杨慎却是犹豫了:“弟子,只敢说这么多!”
这事太大了,动辄就要被千万人喷,即便知道也不敢明说。
“看你的怂样子!”
宁远嫌弃似的瞥了一眼:“看看你那几个师兄,如何?”
杨慎:“……”
他微微错愕,一时间又有些无语了。
大师兄王守仁,王伯安,而今在北边,可以说而今北边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大师兄功劳甚伟,门徒无数,传言之中那住多行商都相当的追捧。
二师兄唐寅,唐伯虎,莫管怎样,眼下的通商司逐渐充盈起来了。
三师兄徐经……人家本身就掌管这海政司,一个年入千万银两的重要位置。
而即便除却这三个师兄,下面还有个师弟,范思齐……人家也在交趾那边风生水起,看样子,用不多久就能逐渐掌管安南的治理等事宜了。
说来说去,唯有他杨慎,科举之时倒是名声显赫,可到头来,却仍旧是那翰林修纂,听着好听,实际……用处不大啊!
“好,那你再来说说为师如何?”
宁远又问:“为师,又为何要改制科举呢?”
杨慎想了想,试着道:“恩师,您是想……功盖千古?”
“放屁!”
宁远当即呵斥:“在你心中,为师……便那般肤浅吗?为师改制科举,为的是这大明,是那无数的百姓,你竟然这般庸俗的想为师?”
杨慎便急忙认错:“弟子知错,请恩师惩戒!”
宁远一声叹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细细品味,眼瞳逐渐睁大。
这词,意境太过深奥,引人入胜。
大气回荡,又蕴着慷慨与悲壮,教人回味无穷!
“恩师……才倾万古,弟子佩服!”杨慎深深鞠躬。
“这……咳咳……”
饶是以宁远的厚脸皮也有些尴尬,稍微缓了缓道:“为师与你再来看看此事,大抵有三个问题,你若想通了,便也无疑问了。”
“其一,朝廷在推行新商税的时候,为何只选择了一个县为试点?”
“其二,房山的新商税法可能顺利推行?其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其三,新税法与科举改制,可有关联?”
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杨慎呆愣了许久,脑子仍旧是懵懵的。
若说第一个问题他大概还能答出几分的话,那么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已是直接触及到了他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