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学堂探望(2 / 2)

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很快苏峥便又开始去学塾里上学了,他已经十六岁多,在学塾里学到18岁,公主说便让他去京城,虽然他要到20岁行冠礼之后才能继承忠国公的爵位,但是,先去京城历练还是应该的。

到十八岁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苏峥觉得这个时间也挺快的,他希望自己去京城之后,母亲和弟弟也能够去,在那里,总想得到办法让苏涵和自己住得更近些,两人能够尽量在一起。

苏峥是个对人生非常有规划的人,他到哪个年龄应该做成什么事,他都要实现目标,和苏涵两情相悦,他便多看了很多龙阳方面的书,虽然大部分书都看得让人郁闷不堪,没有几本写得好的,不过,他还是希望对此多有了解。而且,他已经在打算两人的未来,两人正大光明在一起,那仿佛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时间总是会给事情带来转机。他坚信以后两人会好好生活在一起,他要一辈子照顾苏涵。

苏涵年纪还小,身体的痛楚与虚弱,让他总觉得生命可贵,每过一天那么剩下的日子就少一天,他不愿意去想和哥哥的未来,能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快乐地在一起。

也许,他还真的是母亲口中所说的“傻哥儿”。

阳春三月,暖风拂面,花红柳绿,一切生命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苏涵花了上午半天便学完了该学的课程,他对于文字有种过目不忘的能力,读书总是很快,举一反三也总是让公主很满意,下午的时间,公主要见田庄的管事,便让苏涵自己在院子里多走走晒太阳,然后让他身边的丫鬟婆子们好生伺候着。

苏涵在院子里晒太阳画画,不过,心总是宁不下来,他想要去见苏峥。

苏峥总是在他面前说起他的学塾里怎么样,同窗怎么样,让他产生了些向往之心,想知道苏峥每日学习的场所是什么样子的,和他在一起的人是怎么样的。

有以前被带去花街的经历,苏涵明白了做事情正大光明地做更能让人将事情往正大光明方面去想的道理。

他先去给母亲请了安,母亲坐在纱帘后面,听外面的管事说事情。

从纱帘里面能够看到外面,外面却看不清楚里面。

苏涵在母亲身边等了等,母亲问起他有什么事的时候,他才说外面天气太好,他想走远一点路,总是听哥哥说起他在学塾里的事情,心向往之,趁着这日天气好,便想去看看。

母亲本不想答应,但看苏涵期待的神情,太医说的让他到外面多走走,便应允了,只是,那个学塾里府里丫头最好不要去,于是,便让苏峥院子里的小厮陪着去。

公主让管事等着,亲自安排了苏涵的事情,才又回来接着原来的事情说。

苏峥身边最亲近的小厮是元萧,他每次上学便带他去,有时候也会有别的小厮跟着,秋顺是人很老实的那种,跟着苏峥也不少年了,人比苏峥还小一岁,他和四个外院的护卫一起陪着苏涵去苏家族塾里。

路也并不太远,只是苏涵不坐马车自己走路,出了府,往东大街还要走大半条街,缺乏运动的苏涵走一截便要停下来休息一阵,他人长得俊俏,翩翩少年风华正好,不少路人过来看他,让他非常窘迫,只有秋顺是他认识的并且可以说几句话的人,另外几位护卫都是人高马大的样子,沉默寡言,这些都是直接从京城送来的,拿皇帝的俸禄还要拿公主的月银。

“谁家的哥儿,长得这般俊俏?”大家指指点点跟着苏涵走,一路看他。

苏涵觉得窘迫欲死,只想赶紧回去躲在家里,幸得身边的护卫太有威势,才没有人敢过来拉扯他说话。但苏涵还是被看得面红耳赤,咬着牙觉得天上的太阳不像是春阳倒像是夏日的烈日一样照得人眩晕。

到苏家族塾,匾上写着“东曜书院”,这还是苏涵第一次知道苏家族塾叫什么。

在门口被挡住,秋顺前去说了几句话,苏涵身上的佩玉又拿过去让人验了验,才放他们进去了。

进了书院,阻隔了外面跟过来的人,苏涵才喘匀了一口气。

秋顺说峥少爷在“立心斋”里读书,苏涵点点头,跟着秋顺往里去。

因为书院里为了安静,一般不允许人带小厮或者仆役一起来,若带来了就要小厮帮着打扫书院,所以,除了公主为了贵族惯例让苏峥必须带着小厮外,其他学生一般不怎么带,而每次被苏峥带到学塾里来的元萧,俨然已经在学塾里和许多人混熟了,因为他差不多算成了里面职业的清洁工,想来也怪可怜,只是,公主没有发话让小厮不用跟着守住少爷,他也不敢擅离职守。

绕过好几个书斋,从一边的木桥上过去,听到一边堂亮的书堂里学生们还读着“天地玄黄”,苏涵那自从上到街上以来便被看得闷闷的心才舒畅起来,原来这里也有学生在学他三四岁就已经记熟了的“千字文”。成就感顿时生出,一直在屋子里不出门,其实出了门还是有好处的,会增长很多见识,同别人的对比中也能够明白自己还是不错的。除了被人围观让人不舒服,其他的都还是很好的,当然,走太多路也让人很累就是了。

喜欢清和月下觞请()清和月下觞。

[一起品小说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