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同办,难怪如此热闹。
说起花鼓戏,是各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流行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但这老者说的,明显不是湖南花鼓,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凤阳花鼓。
花鼓戏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据传说,凤阳花鼓戏最初是起源于明朝初年,当年的朱元璋定凤阳为中都。
可当时的凤阳府人气不兴旺,文化上经济上都很落后,为了养凤阳兴旺起来,朱元璋便移民江南十四万户和天下数千文人墨客,到凤阳府安家。
当初朱元璋本是好意,这一动作旨在繁荣中都,但是,这十四万户却都是江南富民,朱元璋将他们从沿海迁移到内地,意味着这些人将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经济,失去了政治核心。
朱元璋是聪明的,这一个动作,不但达到了繁荣中都的目的,也削减了地主势力。
这些富民习惯了江南的富足安逸,哪能习惯从江南到凤阳“走大江,过小河,马吃干草无水喝”时时警惕干旱和洪涝的背井离乡,因此,时常有人从迁移的队伍中逃跑。
朱元璋见此情景,哪能允许,于是颁布了禁令“凡逃跑者格杀勿论。”于是,胆小的不敢明目张胆的逃跑,便在暗中想办法。
据野史传言,当初那些半途逃跑的人,为了躲避官府追查,扮成乞丐,用一个竹筒两头蒙上羊皮,制成小鼓,又随意折了树枝当鼓槌,这就形成了今日的双条鼓雏形,这人自编了花鼓词,就这样边演唱边乞讨顺利的走上了回乡路。
后来他的这个办法被人知道,于是大家都学着唱了起来,就这样,凤阳花鼓便繁衍开来。
有记载的最早歌词是:“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当然,这些都是传言,并且,这一切都已经快要过去两百年了,花鼓戏在今日的大明,已经演变成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表演。
想来这位凤阳知府大人,也是为了繁荣凤阳的地方戏文化,才将七夕这日又加设一节。
沈康拱手笑道:“多谢老岳山指点,小子明白了。”
老叟笑笑,道:“待会儿昏食以后,灯山旁边儿有咱们凤阳花鼓戏的名角儿唱戏,你们可得来瞧瞧热闹啊。”
沈康又是拱手谢过。
江柳愖看够了这大汉表演,拉着沈康,道:“咱们找个地方歇会儿脚。”
沈康拜别了老叟,匆忙随着江柳愖离开了人群。
二人拐出人潮,江柳愖便在正对着方才廊下表演的店家门口停了下来。
“沈三,你逛过花楼没?”
沈康茫然的摇摇头,道:“我,年纪还小呢。”
江柳愖啧啧舌,道:“小爷虽然不小了,但也未逛过花楼。”
沈康嬉笑道:“江兄府上不是早有伺候床榻的丫头了?还惦记这个?”
“太天真了。”江柳愖撇着嘴,道:“假话哪有野花香啊?”他微微顿了顿,挺直腰背道:“咱们进去吧。”
沈康后知后觉的抬头看向店家招牌,赫然映入眼帘三个大字“赋花楼”。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