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部曲,就镇不住那些兵痞、兵油子,哗变、临阵退缩是家常便饭,这也是部曲盛行的原因之一。
所以宇文温决定要改变现状,一如他不喜欢虎林军将领有部曲般,不喜欢手下将领大字不识一个,看不懂兵书,不会总结经验,简单的算术都不懂。
一个兵一日耗粮七升,一幢三百兵,那么该幢一月耗粮几何?
算不出来?
大部队连同辎重开拔日行军约四十里,从巴州到安州以四百里计,一千人需要携带几日的粮食?
又算不出来?玩蛋去吧!
宇文温一想到这里就来气,带兵出动搞不清楚要带多少粮食,这就是迟早被军需官坑死的节奏。
打完仗后开总结会,咿咿呀呀说半天都不得要领,此战的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优点应该怎么改进,或者缺点如何避免,什么都说不清楚。
没有学习能力,哪里来的成长空间?
所以宇文温要求虎林军将领要会读书写字,还得会算术,看兵书时有问题的至少能独立思考,或者和别人交流讨论,这都需要有文化。
不光如此,还要会看和写公文、军令,免得被代笔的人糊弄后还不知道。
正思考间,天子车驾缓缓前行,宇文温招呼随行人员跟进,望了望西面那绵延的太行山脉,随即策马扬鞭疾驰而去。
井陉,东面出口就是后世的石家庄地界,石家庄赵常山赵子龙哎
。。。。。。
太行山,由北向南迤逦而来,层峦叠岭几无间断,其东麓特别陡峻,一如秦岭北坡般难以攀登,如此天堑几乎隔断了东西两麓的交通。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太行山脉中亦有东西走向的裂谷,为山脉东西两方交往提供了天然孔道,这些孔道较为着名的有八条,是为太行八陉。
有滹沱河支流绵河横穿断裂谷流出,其沿河隘道使是“井陉”,即太行第五陉。
由井陉东出太行山,是为河北重镇真定,如今隶属周国恒州常山郡井陉西出太行山,是为北方名城晋阳,如今隶属隋国并州太原郡。
井陉两边石壁峭狭,车不能方轨,骑不能并行,险厌难行,但凡晋冀之间有战事,太行山东西两方行军多取道于此。
井陉东段出口有井陉山,其山之上有土门关又称井陉关,隶属周国恒州真定郡井陉管辖,此关于汉时设置,与南面白陉的壶关、太行陉的天井关并称“上党三关”。
有鉴于此,周国在井陉口的土门关布下重兵,严防陉西面的隋军沿着井陉偷袭,然后东出进入河北地界,而当周军准备完毕后,也可由此出发西进,突入并州地界直击晋阳。
井陉又称秦皇古道,当年秦始皇东巡时病故于河北,其遗体便是从井陉入晋阳,又走雁门、云中入九原,最后从九原直达甘泉的直道返回咸阳。
七百多年前,在井陉曾经发生一场大战,是为井陉之战,又名“背水一战”,当时由韩信率领的汉军从井陉东进,攻打河北地界的赵国,赵军问讯后于井陉口集结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南北走向的绵蔓水,韩信率领新练不久的汉军东渡随后背靠河水列阵,赵军见状嘲笑汉军将领不知兵,竟然置兵于死地。
赵军倾巢而出全力来攻,汉军将士无路可退背水一战,最后将赵军击退,而此时韩信派出的偏师已将井陉口的拿下,进退两难的赵军只能投降。
有鉴于此,历代井陉口守军不再轻易出击,他们只要死守关隘即可顶住西来敌军的攻势,对方军粮耗尽只能退兵,而周军也是秉承着如此传统,守军主力集结在井陉关。
只要守住了井陉关隘,那么即便小股隋军走其他小路翻山而来,其大军却依旧被堵在井陉那狭窄的山路内无法动弹。
没有后援兵马,没有粮草,翻山而来的小股隋军掀不起风浪。
秋风萧瑟,南下过冬的大雁掠过井陉山上空,其北侧群山之中,一群人正在由西向东翻山,他们身着布衣却带着武器干粮,忽有一人不慎失足,哀嚎着跌落山崖粉身碎骨。
“不要看了,继续前进!”
“将军,秋雨过后山路湿滑,若是赶得太急,怕是”
“没有什么怕是!军法如山,我军必须如期绕到井陉关后侧,要是失期不至,误了大军行程谁也担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