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山脚下沙洲旁,两条栈桥已经搭建完毕,王府记室刘文静,正和其他佐官一起,在栈桥另一头的码头上忙碌着。
所谓码头,其实是由方船连接而成的一个巨大“田”字,这种快速构建码头的方式,刘文静和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
不到一个时辰以前,他还坐在战船上,忐忑不安的等着战斗分出胜负,而现在胜负已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赶在天黑以前,把燕山的重建工作完成。
所需物资,都已经装船随军到此,但要搬运上岸就得有码头。
货船吃水较深,要靠泊蔡山所在江心洲容易搁浅,原本洲上有码头,但陈军在撤退时已经放火烧毁,这已在周军事前的预料之内,所以新码头的搭建速度,关系到卸货、卸人的速度。
而主持卸货事宜的官员,其能力才是影响最终速度的关键。
“刘记室,货物箱太多了,一条栈桥不够用,另一条也用来运送货箱上岸吧!”
“不行,一条栈桥运货,青壮运完之后返回码头,就要走另一条专用栈桥上码头,决不能两条栈桥同时运货,否则栈桥上青壮来来往往,反倒容易乱。”
“可是,如果不能赶在天黑前装卸完毕,军法如山”
“届时自然先追究本官的责任,要砍头也先砍本官的头,你们慌什么?不要乱!!”
说是这么说,刘文静可不敢掉以轻心,他的府主兼上官宇文温治军赏罚分明,真要是无故延误导致卸货不畅,耽误了蔡山营寨重建,宇文温可不会放过他。
今年二十岁的刘文静,被宇文温委以重任,负责转运后勤辎重的一部分职责,对刘文静来说即是考验也是信任,这个重任一但挑上,可是要拿身家性命来承担的。
拿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刘文静问一旁的书记:“现在卸了多少箱货了?”
“七百五十七箱!”
“很好,继续记录,没记录的箱子,再急也不能运上岸!”
每小时卸下七百个货箱,是按时完成卸货任务的底限速度,自从有了使用标准箱运送物资的运输方式,管理起后勤来压力小了许多。
每个标准箱会涂上些许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物资,木材和铁钉算作一种,布帛是一种,米是一种,被服是一种,营帐又是一种。
每一个标准箱的尺寸都大致相同,能存放的各种物资其数量也大致相同,所以装卸时只需要记清楚各种标准箱的种类即可,不需要一箱箱打开来验货。
如果有货不对板的情况发生,在确认箱内封条没有破损之后,被问责甚至砍头的责任人,是装箱时的监督吏员而不是前线军吏。
省下了验货环节,可省下许多时间,被征发的青壮在吏员的指挥下,只需要扛着货箱下船,通过栈桥上岸,放好之后又转回码头即可。
两条栈桥,一进一出,码头上的人们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熙熙攘攘之中却井然有序,他们这里是货运码头,位于蔡山南侧,而位于蔡山北侧的另一个码头,则是专供人员上下之用。
蔡山东面还有一个码头,那是水军战船的驻泊地,一旦下游陈军战船来犯,他们能立刻做出反应,而蔡山南北两侧的横江铁索,如今其江岸两头的末端已被切断。
耗铁无数的铁索,一点作用都没起到,就这么被陈军放弃了,但对于周军来说,却是一个宝贝。
出征前,宇文温在军议时曾展示过蔡山的模型,模型共有两个,第一个是细作多次刺探之后,根据其所绘图案制作的陈军蔡山营寨模型。
第二个,是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制作而成,那是周军未来蔡山营寨的模型,刘文静仔细看过这模型,在其北面,将会有一条跨江浮桥,而其第一条锁链,用的就是陈军拉好的那条锁链。
待得周军拿下新蔡,连接新蔡和蔡山的那条浮桥随后也会投入使用,届时,蔡山将成为岭南道行军的一个重要物资中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