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1 / 2)

元日,悬瓠城内一片喜气洋洋,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驱散了笼罩在悬瓠上空的战争阴云,城外空荡荡,攻城的军队都已退缩在长围之外,同样烧着竹子制造响声,借以欢度佳节。

这个时代的爆竹,当然就是把竹子放在火上烧,被烈火烘烤的竹节爆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至于用火药制作的鞭炮,还没有普及。

元日,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即是后世所称农历春节,所以即便两军围绕悬瓠爆发激烈的攻防战,到了元日,也心照不宣的停止用兵,让将士们过一个好年。

敌军围城,数月下来悬瓠城中军民多有伤亡,如今城外敌军依旧围得如同铁桶一般,但即便如此,悬瓠军民也要苦中作乐,过一个像样的元日。

严格执行的食物定额配给制,在今天放松了限制,活鸡活鸭还有活猪、羊,被庖厨开膛破肚,做成一碟碟佳肴,摆上一字排开的流水席。

全军将士,平民百姓,都在流水席上大快朵颐,主帅、西阳王宇文温,端着珍贵的佳酿,游走流水席间,向将士们频频致意。

酒,自然是浑浊的低度酒,宇文温的酒量很好,区区低度酒不在话下,但抵不住量大,从早上喝到下午,宇文温喝吐了不知多少次。

转回总管府署,又开始新一轮应酬,宇文温和文武官员对饮,喝得酩酊大醉,扯着一脸憔悴的骨仪要仗剑起舞,在众人劝说下才罢休。

骨仪这段日子一直兢兢业业,认真履行守城重任,他是文官,用不着上阵杀敌,但要负责调配军需供给,组织百姓修补掩体,昼夜劳累,数月下来人憔悴了许多。

西阳王的能耐,他是见识到了,心中佩服不已,所以西阳王酒后失态,要扯着他一起跳舞,骨仪不认为这是羞辱,毕竟人心里那根弦崩得太久,总要松一松。

眼见着西阳王有发酒疯的趋势,身兼长史之责的李允信赶紧叫人扶对方下去,两名侍从上前搀扶,但怎么也拗不过西阳王。

王府中尉张鱼见状赶紧拿来琵琶,宇文温琵琶到手,便施展从郑译那里学来的本事,即兴表演了反弹琵琶的高难度技艺。

琵琶,是这个时代很常见的乐器,也是军中常见乐器之一,并不是妩媚小娘子专属,军中将士弹奏琵琶并拔刀起舞是很常见的情景,骨仪见着西阳王高兴,便拔出佩刀,伴着琵琶曲起舞。

宇文温一曲弹罢,又是一曲,几名将领依次拔刀起舞,如今虽然没有歌舞伎助兴,但这样典型的军旅歌舞场景,依旧让场面十分热闹。

疯狂弹奏琵琶的宇文温,酒劲消减了不少,只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想想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的尉迟炽繁、宇文维城,想想远在黄州西阳的杨丽华、萧九娘以及其他子女,不由得悲从心中来。

他被困在悬瓠,消息几近断绝,天下局势不得而知,只能一日复一日盼着援军抵达,这种日子不是那么好熬的,如今元日大庆,正是借酒浇愁的好时候。

负面情绪并未占据宇文温心里太久,如今将士齐心,百姓用命,悬瓠城还能守上不短的时间,宇文温对此有绝对信心,所以弹着琵琶,心情很快便好转。

剽窃借鉴之心再度泛起,时值元日大宴,正是吟诗的好时机,宇文温借着酒劲,借鉴了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当然,他还有羞耻心,没有将其当成是自己原创,说是自己某次外出,在某寺庙影壁上看见无名氏所写诗句,如今正好应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个时代的诗大多是五言诗,七言诗不是没有,但佳作很少,宇文温这首元日既应景,对仗也很工整,立刻获得满堂喝彩。

此时筵席之中,文学之士几乎没有,王頍是唯一的一个,听了宇文温所改无名氏的元日,捻着颔下胡须频频点头。

宇文温其人,他有时候看不透,这位似乎不太通经学,文学素养不怎么样,书法也不怎么样,当然,身为宗室藩王,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王頍知道宇文温很少作诗,平日里也自述不通文学,但只要一作诗,那首诗的水准就不低,而蹊跷的是,每次宇文温都说是路过某处,见无名氏所作佳句便记在心中。

一次可以说是巧合,若接二连三说巧合,是不是太巧了?

疑惑,在王頍心中只是一扫而过,如今在座的,只有他能称得上文学之士,骨仪虽然是文官,但不以文学见长,王頍见着西阳王依旧有发酒疯的危险,于是挺身而出。

拿起琵琶,王頍开始弹唱长安流行的乐曲,这不是什么有失身份的举措,而是很常见的助兴之举。

他也曾年少轻狂,也曾快意恩仇,在乐坊里和小娘子推杯换盏,自然对于长安流行的乐曲铭记在心。

在座之人,大多在长安居住过,免不了到乐坊寻欢作乐,所以对于王頍的提议那是鼓掌欢迎。

乐坊的小娘子们弹唱歌曲愉悦恩客,以使对方慷慨解囊,那么要弹唱的歌曲其水准不能低,歌词一般是引用名家所做诗句。

王頍此时所弹唱的歌曲,歌词便是刘宋名家鲍照的诗句。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