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1 / 2)

南宁州,州治味城,南宁州总管陈五弟正在城头巡视防务,焕然一新的味城,如今居住着大量官员、将士及百姓,又是南宁州总管府治所,安全不容有失。

对此,陈五弟谨记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看着城外一片片良田,看着远处一个个堡寨,又看看城内热闹的景象,他只觉责任很重。

官军打赢了战争,但不代表着就能稳赢另一场战争,朝廷要想实控南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作为子潜邸时的元从,虎林军的创军元老,陈五弟不仅有带兵经验,也当过刺史,有着治理地方的丰富经验,所以他知道治军和治民是不一样的。

南宁州,为南中要地,大姓爨氏以此起家,盘踞数百年,根深蒂固,虽然首领爨翫等人兵败被俘,爨氏实力大衰,但当地百姓依旧不会心向朝廷。

对于这些百姓来,爨氏才是他们的“”,而遥远的长安朝廷很陌生。

朝廷是什么?能吃么?

中原纷乱数百年,南中随后逐渐与中原隔绝,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来,爨氏才是正统,虽然一时受挫,但迟早要卷土重来。

那么之前和所谓长安朝廷合作的人,届时必然受到清算。

种种原因,使得“朝廷”二字,在南宁州没有什么吸引力,而作为爨氏故地,南宁州居住着大量“爨人”受爨氏统治的各部百姓,人数众多,随时都有爆发大规模叛乱的可能。

陈五弟作为总管,知道南中现状不容乐观,看似平静的局势,实际上到处都是隐患。

朝廷不可能在南中驻扎太多的兵马,首先是粮草供应不起,其次是容易激发兵变,因为南中气候异于中原,而即便是蜀地百姓,提到南中大多闻之色变。

人们视入南中的五尺道为畏途,百姓如此,士兵们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让大量外地士兵常驻南中,必然会导致军心不稳,这是人之常情,光什么“忠君”、“大义”根本就无法稳定军心。

困难是有的,还不,但子的决心也不,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那就是以适量精兵镇守要地,辅以火炮,保证城池及城中官民的安全,确保几处要地以及交通要冲牢牢控制在官军手中,以之作为朝廷对南中地区布局的立足点。

火炮,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兵器,陈五弟见识过这玩意的威力,血肉之躯根本就挡不住,而装备火炮的棱形要塞,只要火药还够,根本就不怕蚁附攻城。

这种兵器,尚未正式推广,军中罕有,首先用于防御突厥,其次就是投入南中,以作防守利器,由此可见子的决心有多大。

朱提、味城、昆明,城防已经过强化,城墙高耸,外有棱形堡垒护城,又有火炮护垒,固若金汤。

此时,陈五弟巡视的就是城西炮垒,这座炮垒装备大火炮十八门,发射的炮弹和散弹,可以轻易撕裂楯车、冲车等攻城战具。

味城外围有屯田堡寨十余座,扼守要道、保护各处新开垦梯田,这些堡寨均装备有发射散弹的型火炮,真有敌军想要进犯,光是啃这些堡寨都会把牙齿啃崩。

更别味城外围还有炮垒环绕,加上壕沟、护城河,以及城内充足的粮草、火药储备,孤军守上一年,不成问题。

而昆明、朱提还有驿道沿途的几个重要堡垒亦是如此,靠着火炮防御、扼守要道,可以有效弥补兵力不足的弱点。

有了实力超强的军队,可以有效震慑各地大姓、夷帅,如此才能让当地百姓对“朝廷”有信心。

朝廷为了运送这些火炮,可是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比起派遣千军万马驻扎南中,靠火炮加强防守能省下许多钱粮。

防守方面没问题,但驻军总不能困守据点,任由城外变成叛军横行之地,然而主动出击的话,很容易有损失,一旦中计遇伏,更是不妙。

所以,朝廷想要控制南中,光有守据点的守军是不行的,还得影野战军”来维持秩序,然而朝廷不需要征兵,只需要发放“捕奴许可”就校

想到这里,陈五弟有些感慨。

下熙熙皆为利来,让豪强大户出人平定叛乱,难上加难,可若是让这些豪强捕奴贩卖,有了巨额利润,那积极性蹭蹭蹭就上来了。

从黄州时起发展出来的“套路”,用起来果然犀利!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