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迎春来(1 / 2)

禁中东侧,命妇院朝堂,皇后尉迟炽繁,正在与入宫拜见的外命妇、杞太妃李氏交谈,刚结束守丧不久的李氏,面色有些苍白,不过气色看上去还好。

李氏为亡夫、故杞王宇文明守丧三年,三年食素,虽然没有像儿子宇文理那样在陵墓旁结庐而居,但在王府里起居时,饮食清淡,衣着朴素。

李氏本来身体就不好,为防万一,诸如人参等补品还是时常服用。

所以守丧三年,李氏的身体没有垮,如今恢复正常饮食,正在慢慢调养,起话来有些中气不足,声音略,语速略慢。

对此,尉迟炽繁很理解,有意放慢自己的语速,让嫂子听得清楚,也不会让对方觉得尴尬。

妯娌之间,相处了十几年,所以两人交谈起来,没有太多拘束,李氏不像寻常外命妇那样,面对皇后总有些放不开。

如今是一月底,气开始转暖,但春寒料峭,堂内依旧开着“暖气”,气温比外面高些,所以衣着较厚的李氏着着,觉得有些热。

而尉迟炽繁着着,就开始做“捅。

给专营暖气的商社“迎春来”做托,鼓动嫂子“投资”,以便年初分红。

为何不是年终分红?

道理很简单,“迎春来”的业务旺季是冬季,所以账目结算是在来年春暖花开之际。

所谓“暖气”,是用燃煤/燃柴锅炉烧水,然后将滚烫的开水经由保温管道送出去,穿过一座座房间内的一个个“暖气”,让房间里热起来。

热水在管道里走一圈后返回锅炉,再度加热后又送出去。

如此循环,让安装了暖气的房间温暖如春,这就是神奇的“暖气”,原理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复杂,而经营暖气配套装置的商社“迎春来”,就是靠着提供这样的服务赢利。

这样的服务“专业性”很强,需要不同“技术员”来维持一套暖气系统的制作、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不是一般的工匠能够学会的。

率先使用暖气的地方是豳王府,然后是皇宫范围、然后是杞王府,当时只有豳王府的工匠,才能让暖气运行起来。

这些工匠,成为“迎春来”的技术骨干,迎春来又成为另外几家经营暖气商社的“母体”,从此开创了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市场”。

然而“暖气”的使用费很高,并且只有在寒地冻的冬才会有用武之地,所以冬才是“迎春来”等商社的盈利季节。

一年四季有三季都是闲着,做这种买卖本该破产的“迎春来”,成立数年以来生意却越做越红火。

因为“暖气”是最时髦的奢侈品,对于许多权贵人家来,不是用不用得起的问题,而是面子问题。

没有谁会心痛区区“使用费”,看着别家在装有暖气的厅堂会客、摆酒席、起居,自家还穷酸的烧暖炉取暖,这样太丢脸了。

炫富、攀比的心态,让迎春来等几个经营暖气装置的商社财源广进,而他们的“业务范围”渐渐扩大,别处不,在长安城里,暖气的安装数量越来越大。

一开始,暖气只在三省六部等官署的主要机构里铺设,由迎春来等商社“承包”相关工作,后来习惯了“公用暖气”的勋贵、高官们,开始派人私下到各商社洽谈安装事宜。

高官们的私第开始安装暖气,富户们也心动了,只是数年时间,长安城里“家用暖气”的安装量就翻了五倍,“市场前景”广阔。

于是尉迟炽繁开始为嫂子李氏“指点”一条财路,让嫂子投资“迎春来”,为杞王府多开一条财路。

这就是妯娌之情,一起发财。

对于尉迟炽繁的盛情“推荐”,李氏觉得有些尴尬,当然她不认为皇后会骗她,只是起这种事,总觉得怪怪的,似乎是在市井街头讨价还价,有些市侩的感觉。

见着尉迟炽繁舌灿莲花,李氏心中有些无奈:哎呀,子好言利的毛病,连皇后都染上了。

。。。。。。

命妇院朝堂侧间,婉仪陈正在和母亲施氏交谈,腹部微隆的陈,脸上泪痕犹在,方才她见着母亲后没几句话,眼泪水就止不住流出来,母女俩抱头痛哭,好一会才消停。

随后着着,不由得唏嘘起来。

施氏,为陈宣帝陈顼的后妃,是为施姬,生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以及宁远公主陈。

陈国灭亡后施氏入关中,在长安居住,两个儿子和其他陈国宗室一样,被周廷打发到陇右等地种田、牧羊,美其名曰“自食其力”。

施氏平日里靠着周廷发放的禄米过日子,生活还算过得去,但称不上富足,原以为就此平平淡淡过完余生,未曾料后来竟然有人接济自己。

对方声称受人所托,而负责监视的吏员对其赠送米面钱帛的行为视而不见,让施氏觉得有些奇怪。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