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布局(2 / 2)

十二名“平章”,其品级“同中书门下”,也就是正三品而其他“参政”,品级为从三品,只有“参政知事”一职。

宇文温在政事堂搞出这种花样,设了十二位“平章政事”,等同于让本来是十个人的宰执队伍,人数扩大到二十二人,进一步将相权碎化。

那么,人多嘴杂,二十二人的宰执队伍,会不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不会,因为政事堂会议的决策实行投票表决票拟,三高官官和平章们一人一票中书令、侍中是一人两票,简单多数就能通过决议,若是出现“平局”,由皇帝做最终选择。

而那些非平章的“参知政事”们,列席会议,作为见证。

如此一来,可以说参政们是花瓶般的摆设么?

当然不是,因为宇文温在门下省政事堂名头下,增设了一个机构,是为“谏议院”。

谏议院的职能,就是对中书省送来的诏令进行审核,而审核的方式,就是“参知政事”们投票表决,三分之二赞同就可以通过,若没达到票数,封驳将诏令驳回中书省。

原先,中书省负责根据皇帝的指令拟定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也就是门下高官官侍中、副长官门下侍郎进行诏令的审核工作。

现在,等于是用“谏议院”这个机构,取代了侍中、门下侍郎的职责。

当然,侍中和门下侍郎也会参与表决,但在一百人的参知政事含平章政事面前,侍中和门下侍郎已经丧失了门下省的主导权。

直接后果,就是门下省不可能出现强力宰执,这样的设置,就和宇文温将尚书令空置一样,是削弱相权、避免出现权臣的措施之一。

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谏议院这个机构,其成员名为“参知政事”,其人,是从皇族含宗室、勋贵公爵爵位及以上、官员一定品级以上中选取。

可以说,这是让贵族及官僚们更广泛参与议政的机构,能提供更多的宰执位置平章政事来安置那些边镇大员,毕竟三高官官的位置其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与此同时,参知政事们还可以提出“议题”,表决通过三分之二赞同后,可以提交政事堂会议表决,这就让各方利益集团有了一个主张利益、提出政见的可靠途径。

所以,正如科举对于寒族十分重要那样,各大利益集团必然会“喜欢”谏议院这个机构,皇帝将来想要废除,不那么容易。

皇帝想要乱发诏令,好歹多了谏议院这道“防火墙”。

与此同时,谏议院还可以安置宗室,让宗室藩王换一种方式,参与到国事决策之中,不仅不会威胁皇权,还能成为皇权不可或缺的帮手。

因为中书省拟定的诏令要想在门下省通过,就必须在谏议院的表决中获得三分之二多数,那么,在谏议院安插“听话”的宗室、勋贵任“参知政事”、力求诏令能获得表决通过,就是皇帝的必然选择。

用新形态的政治博弈制度,营造出皇帝任用、善待宗室的新需求,这就是宇文温为儿孙铺的后路。

与此同时,这样的政治博弈制度一旦走上正轨,平稳运行两三代人,谏议院就会慢慢蜕变。

待得时机成熟,就有可能蜕变成另一个机构:议会。

宇文温收回思绪,看着坐在上首的孙子,看着孙子那一本正经的模样,视线忽然有些模糊。

我已经尽力布局了,成与不成,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