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www..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二个收藏故事】
常熟民间收藏历史悠久,素有“东南收藏半壁江山”之誉,因此,收藏文化也是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收藏文章都以说教为主,有些甚至枯燥空洞、故弄玄虚。以下三篇收藏故事,都是我在今年的所见所闻,随手写来倒也有趣。从中也能看出收藏者的心情,收藏圈的复杂,收藏知识的奥妙。
踩地皮踩进文物商店
“到城里踩地皮”,这句话是刚才在文物商店听几个赵市人(注)说的,他们的职业就是踩地皮。
传统的古玩交易链是:人家(绝大多数在农村)――踩地皮人――开古玩店的(或摆地摊的)――收藏爱好者。踩地皮人是古玩的最早发掘者,他们在农村走家串户,寻觅那些被灰尘与油腻掩盖着的古老物品。做这一行很辛苦,吃闭门羹和被狗撵是家常便饭,但也充满了诱惑,觅宝与暴利的诱惑。踩地皮人收到货色以后,再加价卖给开古玩店的,几经转手,最后才能流进收藏者的家里。也许经过这一个过程,最终的成交价会超出最初的收购价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收藏爱好者和踩地皮人都会从中得到满足和喜悦。
但是,古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会日渐枯竭。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中仅存的古玩也不会轻易就卖掉了。俗话说“盛世收藏”,随着收藏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对古玩的需求量也成倍增加。双向的作用力,造成了古玩市场上能见到的真品、美品越来越少,即使是价格一路上扬,也止不住这种趋势。因此为了生计,踩地皮人的视线也发生了转移,开始从地摊、古玩店、甚至文物商店中进货。而在以前国营文物商店的客户是收藏家、老板和老外,本地人是很少光顾的。
昨天中午在翁馆里碰到他们从店里出来,其中有人手里拎着马甲袋,从报纸包的形状看,应该是只大花瓶或两只叠放的粥罐。然后,他们又转到了场地上,还时不时地蹲下来翻看河南人的玉器和瓷器。我对张老板说:“世道变了,踩地皮朋友踩到地摊上去了!”
今天中午在文物商店,我一进门就看见他们也在里面仔细研究,从边上的展示橱到柜台内、从瓷器看到玉器。文物商店改制后办过几次展销,库存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再加基本上是只出不进,因此陈列的卖品大多是稍微有点毛病的捡剩货,难得有几件完整的,但标签上的价格早就开上了天。
站在边上看其中的一位挑选茶壶,能上眼的他都要搬出来查看一番,听着他的逐一点评,我竟然学到了两点鉴别民国彩瓷的窍门。实在是无奈,虽然标签上的售价不高,真要的话还能够再打个折扣,但是,所有的壶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或缺陷。看他摇头叹息,我在边上插嘴说:“漂亮完整的东西轮不到你们了,价钱高点也有人硬啃。”我就是其中之一,没办法,现在想得到满意的藏品就只能买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价格的上升,钱是不会输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手里多焐几年也没关系。
看完瓷器,他们又趴在柜台上研究起了玉器和翡翠,同时还拿出今天进城踩地皮的收获相互交流。有一个在地摊上花几十块钱买了块玉,说回去开价两百,哪怕被还掉一点,盘缠和饭钱定心可以赚出来。另一个买了只普通的象牙名字章,价钱不贵、年纪不老,他说回去把字磨掉,卖给老板重新刻章。末了,有人看中了一块银元大小的顶胸,标价五百六,打七折后算了四百块。银货两讫后,他连忙剥掉顶胸背面的火漆印,除了两个穿线的孔,没有其他毛病。接着,他就在同伴中说开了:“这块玉质真好!”那个顶胸摆在柜台里好几年了,玉质不是太白净,再加上顶胸不便配戴,因此一直没卖掉。
这帮人都是踩地皮的,他们买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卖东西,因此他们不必象收藏者一样考虑自己的喜好。哪怕遇到的是新货、假货、破货,只要判断出能有下家、有利可图,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吃进。他们凭的就是眼力,对每一件东西,都能准确地估量出扒皮剥分的裕度。我一直这么认为,能让钱生钱的都是精明之人,他们这帮人就是。
注:虽然常熟有很多踩地皮人,但是因为赵市人入此行的最多、眼力最好、门槛最精,所以赵市人往往就成了常熟乡镇踩地皮人的代名词。
一大一小一对碗
午饭暂时不想吃,先去翁馆转一圈。难得状元坊前很空,就把车停下,从南角门进到古玩市场。在场地上转了圈,虽然不是周末,但还是摆满了地摊,连东墙下的花坛边也有好几个。看了下,没有一个本地人或苏州无锡人;听了下,都是河南口音。就径直走向西北角的过道,艺文轩的卷帘门紧闭着,这两天老板家里有事。
路过卜阿姨的玉器店,她连连向我招手叫我过去,踏上石阶,她指着隔壁说“小四刚才收到好东西了”。转过一个门脸,看见小四正在用报纸包着什么,老谢夫人也在边上。看小四喜形于色的样子,就知道他今天喝到蜜糖了,叫他打开报纸包给我观赏观赏,原来是一对唐亿生的小碗。拿到手上仔细一看,这碗的尺寸比一般饭碗要小一号,但画功精美、瓷质雪白、全品相,跟我的那只粉盒一样,都是细路子瓷器。
我虽然从来不收藏碗,但看见这对小东西,还是有点爱不释手的感觉。催问小四什么价钱肯让,他腼腆地回答说“一千五”,我一吐舌头――辣手!这时,老谢夫人又进来了(我看碗时,她已经回店去了一次),对小四说“让我们老谢看看”,小四就把碗包起来递给了她,然后他们俩就一起走进了旁边老谢的古玩店,我也跟在后面看热闹。
老谢拿起小碗连声赞叹,同时双手不停地在碗面上摸索,还举起来对光照看有无暗线。基本检验完毕,老谢对夫人示意“给他”,谢夫人就一张张地数出一千大元摆在柜台玻璃上。老谢叫站在一旁的梅老大帮忙再检查下有没有毛病,一边和小四开玩笑说:“赶紧收好啊,十个老老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