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康熙的脸色“刷”的变了:“于成龙,你应该知道,在这些大事上,朕从来不听别人的话,臣子岂能左右了朕。”
于成龙并没有被吓住,沉声说道:“圣上,臣以为,关外用兵乃不得已,吴逆贼军与罗刹勾结,若不早剿,必有大祸,所以臣无话可说。然西北用兵准葛尔却是断然不可,皇上要知道,我大清这几年连年用兵,国库空虚,现在用兵关外已经吃力,再用兵西北,国库如何承担得起。皇上要打仗,做臣子的自然要想法子为皇上筹备军粮,然而这最后还不是要摊到百姓头上,民徭一旦加重,让百姓怎么活下去?如果因此而引起全国不宁,又将何以善后?”
“哼,你以为朕没想到这一点吗?”
于成龙的话让康熙有些怒意,不快道:“如今吴三桂旧部在关外造朕的反,罗刹国又大举南下,西北葛尔丹又虎视眈眈。你知道吗?当朕听说贼军尽屠尚阳堡内我旗人子民时,朕的心有多痛吗?现在他们更是肆虐关外,杀我官民,朕贵为天子,难道能视而不见吗?若拖延下去,有朝一日,闹到朕的御辇、令旨都出不了山海关,那后世将如何看朕这个皇帝?又怎样评价你们这班‘清官’呢?”
这话问得突然,也问得很有分量,于成龙正不知如何回答,康熙又说话了:“为了不让关外旗人和各族百姓再受煎熬,朕才破格提升你,要你去担此重任。因为你是清官,加赋加税,百姓虽有怨言,还不致于造反,换个贪官去,就不行。当然,朕也知道,你一上任就增加赋税,百姓们也会骂你的。可是,你身为朝廷大臣,不能只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还要考虑到朕的难处!考虑到大清的难处!”
听到这里,干成龙出了一身冷汗:“皇上教训得对。臣目光短浅,不识大体,求圣上宽恕。臣勉受圣命,尽力而为之。”
“不,不能尽力而为,而是一定要办好。告诉你,忠臣、清官,朝里能选出不少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古之明训嘛,能做到这点并不难。但朕需要的是‘明’臣,懂吗?‘明’臣,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分忧,为君父分忧,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怕自己吃亏这才是明臣!”
说到这里,康熙迈步走到于成龙面前,将他扶起:“朕重用你,你就得回报朕,朕现在需要粮食,没有粮食,难道叫朕的将士们空着肚子和贼兵厮杀吗?朕告诉你,你办得成也得办,办不成也要办,总之,朕要你在三个月之内将三百石粮食运到关外去,不然,朕吃不安睡不宁,你于成龙的日子也不好过,知道吗!”
“臣明白!”
康熙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成龙还能说什么,神情凝重的重一点头:“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负你所托,这三百万石军粮臣一定如期运到关外去!”
“好,这才是朕的好臣工!”
康熙知道于成龙答应下来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当下轻松不少,前番为筹措北征大军粮食,关外各地已被搜刮一空,现在又要平乱,关外已无粮食可用,只能从关内调粮。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去年刚遭了天灾,粮食欠收,不要朝廷救济就不错了,哪里能指望得上,所以眼下只能从富庶的江苏调粮了。而军粮所需甚大,有相当一部分是康熙替日后出征葛尔丹的大军所备,因此由江苏一省摊派,百姓必然负担沉重,这也是为什么康熙要将于成龙提为江苏巡抚的缘故。他官声好,素有“清官”美名,由他去做这“恶事”,百姓纵有不满,也断然不会闹事。
叮嘱于成龙一番征粮的事情后,康熙便准备让他退下,却见于成龙突然又跪了下去:“皇上,臣还有事要奏!”
“噢?”康熙见他神色肃然,不由问道:“何事?”
于成龙将头抬起,朗声说道:“臣要弹劾明珠!”
于成龙只觉得头昏脑胀,一下消化不了皇上这一大套道理,“皇上教训,使臣茅塞顿开。臣不明事理,见短识浅,求皇上治臣不恭之罪。”说完,叩了个头,艰难地站起身来。
手机用户可访问wp..l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