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狼和狈(1 / 2)

对于一些甘于平凡、安于现状的人来说,跟着高辰这种上司,只能是活受罪。

身为衙门的小吏,他们都多少知道一点雁门衙门的风气。平稳的过日子就好,不想有作为。

黄冢乡,位于虞城南面。这是虞城最大的一个乡。

高辰等人徒步而来,至午时三刻,到达黄冢乡。

黄冢乡不是和大侯乡一样坐落在汴水旁,但是受着汴水支流的滋润,加之处于一边开阔平原,造成了耕地面积处于虞城之最。

走入黄冢乡范围,高辰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

高辰在前,杨洪等五名佐吏在后。

一块一块方方正正的田地,放眼望去,地中都是嫩绿的禾苗。霞光之下,显得生机勃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高辰历历在目。

田中到处是小道和灌溉渠道,阡陌纵横。

“我本以为黄冢乡许多地都荒废,表面上还是欣欣向荣啊!”

在黄冢乡行走半个时辰之后,高辰开口说道。

表面两个字,说得很重。

“天下州县,无有荒芜之田。此古今未有之盛荣。”

杨洪无言以对,只能引开话题。

“自开元之后,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文景之治、建武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无有和本朝比拟。但是物极必反。盛世之下,乃是黑云遮日,乡绅土地兼并,已为豪强。有朝一日,天下无有一片荒芜田地,无有天灾,同样拿着锄头在田间耕地的农夫,却要面临被饿死的结局。”

高辰面色悲戚的说道,然后一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何吗?”

对于高辰的直言不讳,他们以哑口无言,以表示心中的冲突。

“土地兼并!”

高辰重重的说了一句后,快步迈向田间。

一名五十岁左右老者正在田中锄草,虽然阳光和煦,但他依旧是满头大汗。

“长者,一亩收成多少?”

高辰迈步田间,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禾苗。

“近年来收成不错,一亩收成一石五斗。”

老者听到问话,停下锄草。拄着锄头向高辰回道。高辰穿着官服,老者话语特别客气。

唐一石相当于后世五十三公斤,一百零六斤。一石等于一斛。一斛等于十斗。

别看后世一亩能产粮五百到一千斤,觉得唐代一亩地产粮一二百斤有些少。

一石五斗的产粮在这个时代,算是良田了。往往许多耕地一亩收成一石就已经不错了。

“善!家中存量不少了吧,如果连着三年颗粒无收,能否大致不饥?”

高辰再次相问。

“唉!家中已无桑田和永业田,口分田也只剩下十余亩。若不是种人田地,一家老小估计要被饿死了。”

老者哀叹道。

如高辰所说,存粮三年,那是奢望。

桑田为百姓原有的私有土地,不属于国家,不在还授之列。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