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爱莲(1 / 2)

“诠才末学,当之有愧!”

听到张九皋的夸赞,高辰拱手自谦道。

声音洪亮,站立如松。

“自南而北,皆有我的足迹。因之而辨识群英,寥寥几语,汝尽显与众不同。听闻你精通算术,我有一事不明,自古精通算者,必有学识。可汝怎惜一流外官?”

张九皋纳闷,向高辰问道。

流外官想要升任为正式官职,少则五年。甚至许多流外官一辈子都是流外官。

因为流外官不被州府重视。流外无贤,这是大唐立国以来的定律。

有学识的士子,请他当流外官,他都不会当的?

“韩非子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卑职生为布衣,立志立命,如果连一流外官都做不好,就不必贪求品官了。”

高辰不卑不亢的说道。

想要学会做事,必先学会做人。在其位,谋其政。这时高辰秉承的。

“那这司户之职你可能做好?”

张九皋闻后,向高辰一问。

“虞城司户之司,我了如指掌。司户之法,也得心应手。”

高辰面色一动,向张九皋回答道。

“既如此,可科举也。如我明经及第,初任便为县令。昔日薛元超被拜宰相,生平亦有三恨。若非明经、进士及第,即便位极人臣,也终为不美。”

张九皋笑着向高辰说道。

盛唐宰相薛元超晚年曾自述平生有三大憾事,一是未能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二是未能娶山东五姓女为妻三是未能修国史。

由此可见,参加科举,对一个官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乡贡、生徒也不是任何学子能得到的。我一直自学,未在乡县之学读过书,更得不到参加科举的名额。”

高辰颇为感叹的说道。

科举中常科一般情况下,三年一次。

皇帝临时下令州郡考试,此为制科。

无论常科,还是制科,对应举之士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州县之中就已经过层层筛选。

“这不是难事,等你学识渊博之日,我可以向礼部举荐你。能否进士及第,就要看你自己了。须知一人想要在千人中脱颖而出,难如登天。就算是明经、进士及第,过不了吏部大考者,大有人在。”

见高辰是有心人,张九皋顿起爱才之心。

其实张九皋也是非常遗憾。明经及第与进士及第有着很大的差别。

谚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三十岁明经及第就算年纪大的了,五十岁进士及第,还很年轻。可见其中含金量。

张九皋之兄张九龄,便在二十多岁时,进士及第。

更何况在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为了精选官吏。大大裁减了每一届中进士的人数。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进士制,是整个唐代最难的。

张九皋说高辰“学识渊博”之日,再向礼部举荐高辰参加科举。

高辰不及弱冠,他认为高辰远远没有达到参加进士的学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