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老子《道德经》出场……(求订阅)(2 / 2)

比如孔子的儒学,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就有一大堆诸子对于孔子有意见。

可以说。

这位儒家创始人对李耳如此尊重,这是诸子百家当中少有的。

一边说。

陈凡在大屏幕上展现了一张图画:“这是孔子问礼图。”

“当年孔子曾经向李耳问礼,孔子说,天下诸侯争乱,是因为礼崩乐坏。如果恢复周礼,那天下则能安定。孔子说完以为李耳会同意他的说法,因为此前孔子一直在周朝,拥护的也是周礼,可以说天下对于周礼最为了解的就是李耳了。可是,这一次孔子再次说到礼,老子却摇头说道。礼只不过是表向,周王朝当年定下的周礼已经完全崩坏,想要再次建立起来,已经不可能。就算是再次建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用处。至于原因,不是礼崩乐坏了,而是世人失道,失德了。没有了道,没有了德,也就无所谓礼。”

李耳的回答让一众学子,以及一众粉丝产生了巨大的冲动。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自小就学习儒学。

对于孔子所说的恢复周礼,其实他们本意上是认可的。

正如孔子所说。

为什么春秋战国这么争乱,那就是因为春秋战国一众诸侯国,所有人都失去了礼。

如果恢复礼,那就相当于恢复了周朝盛世。

如果大家都如此有礼,那就不会有现在的争乱情况。

可是。

李耳的一翻话,却是让众人猛的一惊。

礼只不过是表向,真正大家失去的,不是礼,而是道与德。

这给大家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

“道与德?”

“这个,兄弟们,大家觉得李耳说的是对的吗?”

“我不知道。”

不少人摇摇头。

但虽然摇头,可是李耳所说的逻辑,却是没有一丝问题。

礼好像真的是表向。

你强行的恢复礼又有什么用?

礼崩乐坏不是大家不遵守礼,而是大家失去了道,失去了德。

他们已经视周礼为无物,再恢复有什么用?

事实上。

对于孔子提到的礼,当时春秋战国有一系列的诸子都明确反对。

比如说晏子。

【当年孔子前往齐国,并通过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

晏婴这时就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后来孔子再次见到齐景公,齐景公就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听完之后,感觉到齐国有危险,于是便离开了齐国。】

应该可以说。

晏子说的就是老子所说的简单版本。

周礼太过于繁琐,不只是一众君王将相不太想遵守了,就是一些平民百姓他们也不太想遵守。而且周礼残缺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去制定这一些礼仪,不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还会起到反作用。

“陈凡老师,既然李耳不赞同孔子恢复周礼。那么,他又应该用什么治世呢?”

有学子虽然觉得李耳所说的有道理。

但是。

如果仅仅只是否定孔子的周礼,而自己又没有拿出其他的可行办法,那这也没什么用处。

对于此。

陈凡自然也明白有学子的疑惑。

毕竟。

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承了千年,他已经根深蒂固。

你要否定孔子,基本上一大堆的人都有意见。

当然。

陈凡也不是否定孔子。

陈凡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要不然。

汉朝也不可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只是诸子百家,每一家的思想都不一样。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一系列的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

不说是儒家了,任何一家学派,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而且真要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未必真的适合各个国家的治理。

所以。

孔子虽然名气很大,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混得也并不怎么样。

“别急,我慢慢向大家解释。”

陈凡并没有一下子直接回答,而是继续开讲老子:“公元前485年,李耳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与之同时,他自己也开始质疑起周礼。此外,因为读得书够多,李耳有了一个自己对于世界,对于天下治理的理念。随即,李耳离开了周王朝,他准备离开故土,云游四海。当李耳来到函谷关,并准备出关之时。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李耳,于是设宴邀请李耳。可是听到李耳要出关云游,又觉得无比的可惜。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留下李耳的法子。尹喜就说,先生出关可以,但出关之后世人可能再想遇见您就非常困难了,何不在此时著书一部,将您的研究与理念留传下来。李耳听后,于是就在函谷关呆了几天,几天之后,他交给尹喜一部5000字的著作,随后,李耳骑青牛就此离去。”

“陈凡老师,这部5000字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叫做《道德经》。”

道德经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德经,一个是道经。

后世汉朝独尊儒术之后,道家玄学占据了上风,于是就将道经放在前面。

最终,流传下来的,于是便成为了《道德经》。

说完。

大屏幕上,闪现了道德经的第一段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017k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