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新村并起(1 / 2)

自草原发家,李兴对于牧业及养殖业其实更为精通。

但只可惜,牧业需大片草原,李兴没那个心思每天和草原上的胡虏玩拉锯战。

去草原上放牧,今天来人抢走了两匹马,明天来人杀掉了两头牛,还不够资敌的呢。

以前作为鲜卑部族之一,属于内部人员,相互之间还讲些规则,所以牧养牛羊较为安全。

但现在汉胡有别,关系对立,鲜卑人可不会再跟你讲那些规矩。

李兴总不可能把辽东大片的平原沃土当草场用,那根本就是暴殄天物。

农耕文明的生产力与游牧文明相比完全是天差地别。

几十亩土地可以养活一户农民,几十亩草场连一个牧民都养不起。

而想要推广养殖业,同样也得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

人都吃不起粮食,哪有多余的东西去喂鸡鸭?

李兴也在小规模的尝试推广养些鸡鸭鹅猪,特别是圈养猪。

不同于百姓,辽东士兵锻炼强度大,饮食须得有充足的油水和营养。

现如今辽东的兵力规模,牛羊肉根本供给不起,日常只能以鸡鱼肉蛋代替,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猪肉。

自后世而来,李兴虽然没有养过猪,但起码在农村也见过。

依葫芦画瓢弄个猪圈,把猪阉割后进行饲养,实验了一段时间后就基本摸索出来养猪的基本技巧。

当第一批猪出圈并做成美食赢得士卒的一片好评后,李兴才算松了口气。

这个时代牛羊肉的价格以及获取难度,便是李兴也无能为力。

如今的牲畜养殖根本支撑不起整个辽东,李兴还要优先供给官吏、士子、学生、军队,大多数的百姓依然少见荤腥。

不过在粮食供给上却是十分充沛,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了。

畜牧业难走通,养殖业需要物质基础,农业成为国本自然便是理所应当之事。

尤其在现如今的小冰河时期,大旱大灾不断,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粮食就更加的可贵了。

辽东虽然气候寒冷,但好在却不用太担心旱涝灾害的问题,水系较为稳定发达,简直是天然的粮仓。

随着李兴的一声令下,大批流民纷纷如蚂蚁一般,密密麻麻的沿着辽河下游两侧分散开来。

挖沟渠、修水利、开垦荒田,筑房屋、建村落、落定户籍。

密密麻麻的一座座村落几乎是同时拔地而起,遍布辽河下游附近。

在这个时代,一人兴邦并非虚谈。如李兴这般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靠着前期的筹谋积累,轻易地便完成了这浩大的工程。

中原一片糜烂,辽东却欣欣向荣。

在大汉腐朽的身躯上,李兴正不断地汲取着最后的营养,以壮大自身,迎接接下来即将到来的乱世。

不过对于汉室而言,这些被汲取走的“营养”反而是一种累赘甚至是毒药,李兴的行为他们乐以见得。

没办法,连年大旱灾祸,流民遍地。若是处理不好,一大堆官员都要跟着倒霉。

对于各地渴望政绩的官员而言,有人愿意免费帮助清理这些“毒瘤”,如何不是一件大好事。

唯一的担忧便是李兴如此声势浩荡的于边疆之地,究竟其居心如何。

好在此前并州之行也误打误撞为李兴塑了一座金身,多数人对其忠心还是较为相信的。

……

酷暑炎炎,中原大地不知多少地方一片大旱,然而在辽东却是一片世外桃源之象。

辽东的夏天十分舒适,风和日丽。

桑成小心地将洗好晒干的棉袄棉裤叠起来装进盒子里,带上锁放到了床下。

衣食住行,特别是在地处北方的辽东,对于他而言,这身衣服比自己的命都贵。

自打来了辽东后,官府第一时间发下了这身棉衣,不过不是免费的,而是借的。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