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请缨(1 / 2)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夏衿原还以为太后宣她来,是要她去边关的。却不想竟然只字不提。她想想边关的情形,如果情况再糟糕下去,即便她不主动,太后也会派她前去查看的。而且这种事自然是越早治疗越好,到后面,瘟疫大范围蔓延开来,便是神仙都救不了。

她站在原地,稍稍犹豫了一下,便对太后道:“如果边关那边需要民女,民女可以前往。”

太后的眼睛顿时一亮,看向夏衿的目光跟刚才全然不同。刚才她态度虽然和蔼,目光却淡淡的;这一会儿满眼都是赞赏。

“我辈女子,就应该像你这样。国家有难时,有智出智,有力出力;而不是躲在男人身后,只享富贵太平。”她道,“你很好!”

夏衿倒不曾想能在古代遇上一个女权主义者。不过想想太后的经历,却也释然。能在后宫维持自己的地位,扶持儿子上位,又在皇帝病危时保持朝堂安宁,太后自然不是个平凡女子。

“不过,这事我还得跟皇上商议。如需你去边关,定会为你的声誉和安全考虑周全。”太后又道。

“多谢太后。”夏衿施了一礼,缓缓退了下去。

这件事既跟太后提了,没准什么时候旨意就会下来。再瞒着邵老太爷,自然不好。

夏衿回家后,便派人去上房探听着,等邵老太爷一回来,她就去了上房求见。

“什么?你主动求去边关?”邵老太爷听了她的话,大吃一惊,惊讶过后,就是大加赞赏。

他平生立志保家卫国,爱国忠君。虽受冤被流放三十多年。但知是外贼蛊惑,心中并无太多怨气,一心只盼国家强大。他这样的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自然也最赞赏英雄气概的人。然而活了六十来年,除了军中几个气味相投的好汉,并没有太多让他正眼相看的。却不想自家流落在外、自小在市井中长大的孙女。竟然有这样的大心胸大气概!

“好啊。好!不意我邵家竟然出了如此奇女子!”他拍着桌子,连声惊叹,“哈哈”大笑起来。六十来岁的人。身板却十分硬朗,中气十足,这一喊一笑,声音直震整个上房院落。

“父亲。何事如此开心?”邵恒定从外面进来。

他正有事要禀,听闻侄女求见父亲。便不好进来,只在偏厅坐着。此时听得这声叫喊,自是坐不住了,要进来看个究竟。

邵老太爷一腔惊喜与感慨。正要与人共享,见了大儿子进来,连连招手道:“来来。你来得正好,来见识一下我邵家新出的女英雄。”说着一把揪住儿子前襟。把他拉至夏衿面前,跟他说夏衿自动请缨去边关的事。

夏衿一阵无语。

她没想到自家祖父还是个老顽童。

“衿姐儿,你竟然主动要求去边关?你可知那是什么地方?”

邵恒定与邵老太爷不一样,他自幼流落北寒之地,虽有父亲教诲,但对先皇偏听不明仍心怀不满,忠君二字并无多大份量。在他心里,第一是家人,第二才是国家。

所以听明白邵老太爷的话,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跟夏正谦一样,想要劝夏衿不要冲动。

“听岑家阿曼说过一些。”夏衿道。

“且不说那是茹毛饮血的未教化之地,你先得知道,那里白天极热,晚上极冷;无新鲜蔬菜可吃,无沐浴之水可用,一月都不能沐浴;住的是毡房帐篷,挡不住漫天风沙。男子粗鲁,不讲礼数;男女之间,并不守泾渭之礼……”

未等邵恒定说完,邵老太爷就喝斥道:“如今国难当头,大祸降临,衿姐儿挺身而出,为国分忧。你作大伯的不鼓励她,怎的还说这些浑话令她退缩?那些出去打仗的男儿受得了,凭什么咱们邵家的女子不能受?”

邵恒定却不理他爹,继续道:“不光是这些。只说那瘟疫之地,全是临死之人,残腐之躯,哀鸿遍野,犹如地狱。你身为救死之郎中,不管他是袒胸露腿,还是臭身腐体,你都得去诊治;随时都有可能被传染上疫病,丧身荒野。这样的地方,便是活了几十岁的御医,都唯恐避之不及;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儿,怎可前往?”

邵老太爷虽胸膛起伏,显被大儿子的拆台气得不轻,但并未再喝止他的话。待邵恒定说完,他目光灼灼地望向夏衿,道:“衿姐儿,你大伯所说的并不是虚话,那里的条件,唯有比他所说的更艰苦更可怕。多少男儿贪生怕死都不敢前往。你要是不愿意去,祖父可去宫里帮你跟太后分说。”

夏衿不是真的十六岁未见过艰辛的小女孩儿。什么叫做修罗地狱,她比邵老太爷和邵恒定更清楚。

不过她没想到一向孝顺的大伯,能冒着被老父责罚和被人弹劾不忠的危险,也要向着她说话,顾及她的安危;老头儿一心忠君爱国,也能压抑住满心的信仰,愿意为她担下一切,她对这些亲人的认识,对邵家的归属感,又深了一层。

“我今儿跟太后请求去边关,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边关的艰苦与惨状,即使没有见过,想也能想得到。到了那里,我便不是一个未出阁的女子,只是郎中,与那些男子只是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如今国难当头,性命攸关,什么男女大防、闺阁清誉,在生死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祖父、大伯,我已想好了,此去边关,即便永不能回来,我也不悔。”

“好,好孩子,果然是我邵家的种!”邵老太爷被她这番话说得热血沸腾,“放心,你要去边关,祖父陪你去。”

“不可。”夏衿劝道,“边关瘟疫,很是蹊跷。恐是人为。此时大军在外,京城空虚,正是内贼蠢蠢欲动,外敌伺机入侵之时。宣平候他老人家既去了边关,祖父您坐镇京都,稳定军心,才是上策。孙女知您关心则乱才有此言。在您老人家心中。国事一定是最重。其次才是家人,对不对?”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