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各怀其志(1 / 2)

大岘山位于沂水、临朐交界处,西侧为沂山,东侧为黄墩山、龙山等山,两侧谷底为是南北通行的通道,齐长城横亘东西,“齐南天险”穆陵关雄踞于此。

刘怀慎兵阻于大岘山将近两个月,多次与雍军交战,互有胜负,胡藩并不冒进,稳守穆陵关,刘怀慎大军久攻不下。

数日前,刘裕遣使告知,让刘怀慎以征夏税的名义就地征粮。历时近两个月,军中粮草已不多,刘怀慎召众将商议征粮之事。

沈林子蹙眉道:“大军北上,百姓对朝廷兵马并不欢迎,若是征收夏粮,恐怕民心越发背离。”

刘怀慎叹道:“愚岂不知,可是军中粮草仅能支持半月之久,与雍军交战短时之内难以获胜,只能就地征粮。”

沈林子叹了口气,道:“归降的那些官员三心二意,靠他们征收粮食恐怕事倍功半,当地百姓亦会反抗,需出动大军威慑,尽快筹集好的粮草送往盖县存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

刘怀慎身后侍立长子刘荣祖,刘荣祖是其庶长子,妾室所生,刘裕京口起军时便随父投奔,灭南燕、平卢循、讨司马休之皆随同作战。因其精于骑射,作战勇猛,为刘裕看重,授太尉谘议参军,振威将军,参世子征虏军事,此次亦随父出征。

听沈林子言道要派军征粮,刘荣祖快步来到侧旁,拱手道:“大军征粮,恐雍军袭扰,末将愿率轻骑游弋接应。”

沈林子笑道:“有荣祖在,万无一失。”

刘怀慎捋须,心中暗叹,自己这位长子可惜是妾室所生,不然可继家业,比起德愿(嫡长子)来荣祖强出百倍,奈何。

“我儿可率千骑暗中护卫粮车,雍军若敢前来劫粮,斩杀之。”

刘怀慎将二千兵马分成十组,每组二百人,散于各县征集粮草。杨安玄治下田税每亩取半石,各种杂捐、调租都折算在内;朝廷则是“按丁税米”,每丁七石,丁女减半,但除田租外,另外“丁男调布二丈、绢二丈八尺,丝三两、绵八两、禄绢八尺、禄绵三两二分,丁女减半”等等,林林总总折算起来每亩收取的税赋近石,是杨安玄收取税赋两倍。

朝廷按丁税米的制度有利于世家门阀,而普通百姓不管你地多地少,按人头纳税,无形中增加了普通百姓的税赋,有些交不起税赋的百姓便投入门阀世家门下成为隐户,躲避税收。

刘怀慎派出的征粮队跟随官吏到乡村征粮,按照朝廷的“按丁税米”和调租收税,百姓怨声载道,便连前去征缴的官吏也心中不满,但兵马在侧,不敢多言。

百姓易欺,半月之内便筹得三十余万石粮食陆续运往盖县。刘怀肃下令每十丁出一役,由亭长统辖,自带干粮,从各亭至县,再由县衙集中运送粮食前往盖县。一时间,前往盖县的官道满是粮车、挑夫。

刘荣祖率千骑在盖县公来山(浮来山)一带游弋,等待雍军前来袭击,他相信胡藩绝不会坐视己军征集粮草而无动于衷。

身为庶子,刘荣祖知道自己无法继承家业,要想有所成就只能靠自己打拼。有机会跟随刘裕出战,刘荣祖每战都奋勇争先,征司马休之时在章山与杨安玄相战,多处受伤仍力战不退,得到姨夫刘裕的嘉许。

英雄本无种,马上取封侯。刘裕对刘荣祖甚为嘉许,鼓励他多立战功,许诺不会因为他是庶子而埋没。

章山大战后,刘裕授刘荣祖为太尉谘议参军、振威将军,参世子征虏军事,刘怀慎对庶长子也更加看重,刘荣祖的生母(或该称姨娘)在家中亦有了单独院落,不必再看人脸色;其弟刘兴祖得以安心读书。刘荣祖知道这一切都要靠自己从战场上搏杀得来。

刘荣祖每战身先士卒,为人轻财重义,体恤将士,麾下儿郎皆愿为其效死。烈日当空,刘荣祖与众将士隐在林中避暑,一连等了八天,仍不见雍军身影,众人不免有些气沮,一边嚼着炊饼,一边七口八舌地议论。

“雍军胆小如鼠,只敢躲在关墙之后,根本不敢出战,要不然刘将军早领着咱们踏碎他们的脑袋了。”

“听说益州那边大胜,檀将军都快将梁州夺下了。”

“可别大意,仆听说雍公从羌胡回来了,这场仗有得打。”

“宋公天下无敌,雍公也不是对手。”

有人看着官道上络绎不绝的粮车,叹道:“仆家中的地不知今年收成如何?上个月仆收到家里的信说爷病了,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气氛变得凝重起来,过了片刻有人开声道:“这东莞郡的地真肥,一亩地居然能收六七石麦子,俺家的稻田也不一定能有这么高的产量。”

军中儿郎多是农家子弟,听到粮产纷纷插嘴议论,有人说这里的地肥,有的说是因为畜力充足,也有人道杨家犁深耕能增产……

“你们听说了吗,雍公治下专门设了什么农业司,请了种粮的好手任农师,听说是九品官身呢。”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