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要是信得过,我愿意辛苦一点。其实这一次办学,我也想到了殿下。他在我这里,保证能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办学?你这怎么又成了办学?”徐皇后追问道:“你到底要干什么啊?”
徐景昌认真想了想,而后道:“如果非要起名字,我这里大约可以算是人力资源中心。”
……
徐景昌的行动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关键的是所有衙门都给他开了绿灯,一路畅通无阻。
首先,目前在京城内外,居无定所,又没有确切户籍的年轻人,全都可以报名。
然后对他们进行初步询问,确保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疾病,智力情况也正常。
下一步就是进入军营,按照百户,千户,营指挥编组……和大明的官军情况差不多。
进行的训练也类似,每天吃饭、队列、游戏。
只不过军中发的叫饷银,他们只有很少很少的津贴。
军中学的是弓马骑射,杀人的本事,他们是读书识字,学习各种技术。
朱瞻基最初是半点兴趣都没有,但是没有几天,小家伙就乐不思蜀了。
他们每天早起,慢跑半个小时,然后早读,主要是念当天的邸报,而后吃饭。
饭后开始文化课程,主要是识字和算账两项。
由于都是入门课程,就算是朱瞻基,也能听得懂。而且这小家伙学得还比那些大孩子快多了,经常受到表扬。
等到下午的时候,就是实习,比如学习算学的,会得到一个算盘,发一个账本,让他们练习计算,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取得优胜的,晚上奖励一颗水煮蛋。
如果是学习木工的,就会给他们一套锛凿斧锯,去制作座椅板凳。
另外还有铁器、瓷器、铜器,漆器。
年画、石雕、纺织、炒茶……总而言之,凡是能想到的,这里都有人教。
实习之外,偶尔会安排活动、比如赛跑、蹴鞠,甚至还有射箭、骑马,划船,一应俱全。
试想一下,一个十六七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本来整天在京城游逛,白天偶尔打短工,甚至干脆就是讨饭为生。
晚上睡在桥下面,破庙里头,风餐露宿,朝不保夕。
突然有了个能吃能喝,能学习本事,增加见闻,还能结交一堆朋友的好地方,简直跟天堂也差不多了。
至于朱瞻基,他在这里面的乐子就更多了,他喜欢木工,也喜欢玉雕,这小崽子还学会了竹编。
然后他就给自己编了个蛐蛐笼子。
很显然,朱家皇帝头几代人,还算正常。
朱元璋只是精力过剩,朱棣是喜欢打仗。朱大胖子也只是老老实实当皇帝。
从朱瞻基开始,皇帝就只能算是副业,修道的、木工的,什么奇葩都来了。
显然毛病就在朱瞻基身上,而徐景昌就是一切的源头。
他这么折腾,朱瞻基能学好就怪了。
就在小家伙迅速长歪之际,终于传来了他爹的捷报,朝鲜那边的战事结束了……大胖子已经给朱棣送来了捷报,不日就会进京报喜。
咱们大殿下打了打胜仗,朱高燧等不及了,匆匆去找朱高煦。
“二哥,大哥进京,只怕就要当太子了,你快点想个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