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2 / 2)

能当小老板,凭什么进厂拧螺丝啊!

古往今来,道理都是一样的。

朱高煦不得不把心思放在农村,希望招募农民……然后朱高煦就彻底玉玉了。

因为招募农民的难度,远在市民之上,老百姓根本不愿意。

“是你开的钱少了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道理你不懂?”朱棣幽幽道。

朱高煦哼道:“父皇,你说的容易,要给多少钱?我能赚多少?你总不能让我赔钱吧!乡下的百姓,不管有田产的,还是没田产,只能租种土地的。他们都把种田视作正途,当工匠是逼不得已,是下等人干的。”

朱棣眉头微皱,思忖道:“种粮能吃饱肚子,丝绸可不能填肚子,也有这么一说。”

朱高煦气哼哼道:“明明是穷苦百姓,还非要说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他们连村子都不愿意出。我想招募女工,麻烦更大了,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女人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有人造谣,说我要骗女人去秦淮河当妓女……父皇,我堂堂一个亲王,被污蔑成了开青楼的,我冤枉啊!”

居然如此!

朱棣怒目圆睁,“谁说的?诬陷皇子,怎么不抓起来?”他转头看向徐景昌,“你不是管着锦衣卫吗?老二受了委屈,你不帮他出头?”

徐景昌两手一摊,“陛下,臣是爱莫能助。”

“为什么?难道你不愿意?”

徐景昌老实道:“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毕竟监狱就那么大,除非您再给我增加一百倍的监狱,才能装下说闲话的人。”

朱棣瞠目结舌,忍不住喃喃道:“竟然会这么多?”

徐皇后好奇道:“老二,既然这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凑够那么多工匠的?”

朱棣也盯着自家老二。

朱高煦叹道:“这事还多亏了表弟,他办的学堂,培养了许多工匠……再有接下来太湖发大水,浙西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我下去和老百姓谈改稻为桑,顺便招募了不少人,有男有女,他们都在我的纺织作坊干得很好,现在也收入颇丰,比一般的农户富裕。”

徐皇后不由得问道:“既然日子过得好了,想必以后招募工匠,不会那么难了,你也算是苦尽甘来。”

朱高煦苦笑着摇头,“母后,事情哪有那么简单,我算是看明白了,那些士绅地主,巴不得把老百姓拴在乡下,根本不许他们出来做工。表弟要干的事情,分明是虎口夺食。”

朱棣颇为惊讶,“竟然如此?徐景昌,老二说的可对?”

徐景昌点头道:“汉王殿下看得很清楚……臣本以为人人爱财,谁都想发财,能多挣一点,有什么不好的。可渐渐的,臣明白过来,有些老百姓,他们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出来赚钱,那是要承担风险的,至少要离开乡村,进入城镇,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失去宗族亲友的庇护,他们不敢。再有,许多老百姓干脆就相信命!”

“命?”

“对,有些人就是,自己是受穷的命,一辈子劳碌,一辈子受穷。瞎折腾没用,还不如老实认命呢!”

朱棣深吸口气,摇头苦笑,“朕若是认命,只怕就死在了建文手里了。”

沉吟片刻,朱棣才道:“徐景昌,那依你之见,这事情要如何是好?”

徐景昌道:“陛下,其实这事情咱们一直在努力了……比如推翻孔家的祭祀,改变道统,重定官学正统。这就是从根子上改变。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事情落实下去,建学堂,兴教化,就是要把原来旧的那一套,一扫而空,换上新的。唯有如此,才好做文章。”

朱棣恍然长叹,“朕明白了,所以拆了庙宇祠堂,就是为了这事?”

徐景昌道:“没错,只有如此,才能撼动世家大族,从根子上解决他们……没了大族阻挠,陛下要整顿财税,也会容易许多。眼下孔家已经被解决了,诸位藩王又低头了。至尊至贵的两家都如此了,其他人也别想例外!”

朱棣浑身震颤,只能说这盘棋真是够大的!

“徐景昌,朕能得到什么好处?”朱棣幽幽道。

“陛下能得到整个天下权柄,能拿到无与伦比的财富,能建立前所未有的功绩!”

朱棣默默听着,许久之后,他突然一拍桌子,震得碗筷乱响,他放声大笑,“既然如此,朕没有个不支持的。”

朱棣的心彻底有底了,转过天,齐王朱榑从天津回来,一见面就跟朱棣抱怨。

“陛下,臣弟现在连个住处都没有,好歹赏赐臣弟一点,臣弟也好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不然您的几个侄子侄女就要上街乞讨了。”

朱棣看了看他,呵呵道:“你现在是不是还怨恨定国公啊?”

朱榑愣了下,只能道:“臣是觉得他有些不地道……”

“糊涂!”朱棣毫不客气骂道:“定国公都把金山给你了,你却还是睁眼瞎!”

齐王大惊,“陛下,臣弟委实听不明白啊!”

朱棣哼道:“你听不懂,朕就告诉你,你抄了寺庙,有了人没有?”

“有。”

“有钱没有?”

朱榑愣了,他是刮了不少金漆,但总有些不好意思……

朱棣哼道:“蠢材啊,还不去码头圈地吗?你想让别人捷足先登啊?”

齐王愣了许久,突然扭头就跑,嘴上还说呢,“谢陛下恩典!”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