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黑夜天书》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八年无论如何也不算是短暂的时间,能够改变很多人和事,改变本以为固有并且坚信不变的世界观。
比如作者本人,当年坚定地信仰纯文学,对那些疯狂YY不着边际的幼稚幻想坚决不屑一顾。但事实是,这种甭管幼不幼稚,有没有意义,它就是受欢迎。想挣钱?那就写。
不单单是因为钱向世俗屈服,也是因为作者深入了解到了道理。
作者以前最喜欢看苦难一类的,传统的类型,比如传统武侠,硬科幻,恐怖,推理,其中的主角往往因为苦难的出身和经历,最终艰辛、曲折地获得成功,而恐怖中的灵异,主角更是被超自然的力量不断折磨,更加无助。
作者坚信,这样才真实,经历这样的历程才成功,才有快感和喜悦。
但事实是,像作者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的学生、体力劳动者等等,都在辛苦一天后坐上校车、班车或者公交车返程,或者躺在宿舍休息时,看看,目的是为了放松。他们只想看到同样苦出身的主角,能够大杀四方,永远无敌,这才够意思。
也就是说,主角走到哪里,任何形形*的美女都会对其一见钟情,死心塌地,争相献身,任何男人如果不成为他的小弟,就要成为他的死敌被他灭掉。
他无比英俊,他神功无敌,他有用不完的智慧和金钱,他一次次地想出并不怎么出彩的主意,却能化险为夷,令周边智商降低为负数来配合他英明的配角们双目闪光,敬畏佩服得五体投地,最终他毫无疑问统一无数个宇宙。
作者这才明白,这样的东西,才是受欢迎的。没办法,在学生时代开始写作时,还不为金钱操心,而到了男性的壮年,责任感顿时爆棚,就自然而然地向社会屈服了。
以上是变化。
当然,也有些是不变的,比如,当初从没写过完本感言的作者,即便还有青春稚嫩的一面,也依然写得很惬意很自由,并不绞尽脑汁去字斟句酌。现在也是一样,完本感言就像一个私底下的总结,没必要有任何紧张,该说什么就说什么,真实就挺好。
时至今日,作者依然还是工厂里的工人。这不是大城市的白领职场,只要肯努力就能提升,那是工作,而工厂的工人,是生存,努力干活就是王道,但哪里也不缺努力干活的人,工人还是工人,变不成联合国秘书长。
刚刚入职时,前三个月试用期不到800月薪,之后是920,一年以后是1033,再是1200,接着是1500、1600、1800、2050、2550,直到现在,也并不到三千,如果把年底的效益工资全算上,平均到每个月,终究是过了三千。
对工人而言,工资的涨幅并不跟努力或者资历有关,而是跟社会最低工资的推动而被动地生长有关,有点儿像挤牙膏。
全靠买断的收入,连带着工资,在三线城市才能过得还可以。
这一点真的是很庆幸,起码工友们也都这么认为,早年他们认为作者不务正业,不专心干活,现在他们改变了观点,并不是他们认同了作者喜欢的文学,或者觉得作者的文采和故事真的好,而是因为作者真有了比上班还多的收入。
这也不能怪他们。有人认为,这是工人阶层精神世界的匮乏和现实的残酷磨练,造成了工人阶层普遍对才艺类的爱好潜意识上有所鄙视。这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全部。
因为不光是文化层次不高的城市底层体力劳动者这么认为,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盛行甚至疯狂,无论你的亲朋好友,长辈晚辈,老师同学,上司同事,听说你原来还爱好写东西,紧跟上来的第二句必定是“靠这个能赚多少钱?”
现在挣到钱了的话,坦然说出来,由于不是什么大钱,可好歹比单纯上班要强,对方会比较肯定你的才艺;早年没挣到钱,作者这人比较无所谓,也坦然说出来,长辈和亲朋好友将痛心疾首,甚至约谈作者父母,希望能点醒作者。
这还是真正为你好的热心人,而那些是盼着你不好的人,则对此充满着冷笑、讥讽和鄙夷,将你爱好写作这件事引为笑谈,当众时必然拿出来作为讲笑话的资本。
整个社会普遍都认为,社会底层的人们,如果不努力挣钱,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有一点点跟挣钱完全无关的爱好,那就是不务正业,就是沉沦和堕落。
在那些居高临下的眼睛中,底层这些文艺爱好者们,比那些直接在街头溜溜达达混日子的混混还卑劣,因为混混并不伪装,而他们则号称文艺,作为不赚钱的借口。他们跟风花雪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底层就是底层,他们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