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的话让赵植大吃一惊,这些战役基本上都是童贯领兵的,童贯一直都是隐瞒过程或者失败,向朝廷报捷的,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战役的过程和真正结果,可赵植听赵楷的话,好像全都知道。
而且,赵植能够看得出赵楷似乎再隐瞒着什么,疑惑的看着的赵楷,问道“三哥对大宋的军事弊端如此了解,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一下。”
赵楷拿起桌上的一个茶杯,用力磕掉一小块,让后往残缺的茶杯中倒水,知道茶杯中的水从缺口处流淌出来“想要改善大宋的军事制度,增强军事力量,还需要从短板着手。”
赵植似乎也懂了,大宋吸取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皇帝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而文臣又大多不懂打仗,导致军队作战能力大幅度下降。
优点是不容易造反,而最大的弊端就是在外敌入侵时缺乏统一的有战略性的部署。
而且为了分散武将兵权,大宋设有枢密院,三衙等,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分统全国禁兵和厢兵,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地位低於枢密院长官。
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互相牵制,率(帅)臣在平时统领同驻一地的各司军队,即同驻一地的军队平时要受三衙和率(帅)臣双重统辖,战时,军队受枢密院调发,由皇帝临时派遣统帅(率臣),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率兵出征,事已则罢,这样就使兵将分离,将不专兵。此外,还设有兵部,只掌管仪仗、武举和选募军兵等事。
总得说就是宋朝重文轻武,同等级的文官地位高于武将,同时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即使是强大的岳家军的首领也不例外,都不得不在文官的掌控下(秦桧),真正的武将无法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实力,按照自己的章程办事。许多军事将领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文官驾驭武将,外行领导内行,武将缺乏足够自主权,权力斗争中变数太大。
“三哥,你也清楚太祖是怎么建立的大宋,就是因为怕出现像太祖那样的人,所以才有了北宋现在的军事制度,我知道三哥的意思,可是那是行不通的。”赵植自然懂赵楷的意思,无非是想要通过改变大宋的重文轻武,从而改善军事制度。
可是大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就是手里掌握大量兵马,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而且赵匡胤在位期间,就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想要改变大宋重文轻武这件事几乎就是不可能。
“也不是不可改变。”赵楷说着,摆了摆手,转移了话题“不说这个了,十二弟,你在军营待的时间长,应该认识一些擅长打造兵器的能工巧匠吧。”
赵植点头道“嗯,认识一些,怎么了?三哥要打兵器?”
赵楷嘿嘿一笑“嘿嘿,嗯,我要打一把刀,一把特别的刀。”
赵植一脸好奇的道“三哥,你怎么突然要打兵器,别告诉我你要自己用,以你的身手,用兵器只会是自残身体。”
赵楷一头黑线,不悦的说道“你又忘了我曾经手持板砖救你一命的时候了。”
赵植想起从王衙内手里救下李清照的那晚,赵楷说的那句天下武器十八般,唯有板砖最高端,尴尬的笑了笑,心里嘀咕道“板砖哪里能算是兵器。”
赵楷接着说道“是送人的,十二弟,你就说这个忙你帮不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