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2 / 2)

工程是浩大的,时间是冗长的。

所以这次贡士们去往的宫殿,是新建的一座,本来用途并不是考试,但赶上了科举大事,索性临时改建,倒也足够宽敞明亮。

这三天的考试,皇帝自然不可能全程跟着了。

不过,也不再是秦枫一个人就能完全做主。

虽然秦枫依然是重要的主持者,但这次秦枫身边陪同的,有魏国公徐达,有户部尚书杨思义,有礼部尚书陈迪……

这些朝廷大员,跟在秦枫身边,目光里也尽是激赏的神色。

这次科举,要是没有秦枫,还真不会是今日的气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明的未来,都已经被秦枫悄悄改变了啊,倘若没有秦枫,现在的贡士就要换一批人,那意味着未来大明各地甚至中枢的官员,都是另一批,自然会将这个王朝,带去不同的方向。

这样的功劳,别说是安插一个徐鼎臣,就算再多几个,也是应该的。

想到这里,这几位位极人臣的高官,也就心意平和,哪怕是眼里不揉沙子的徐达和杨思义,也不再存有什么芥蒂,反而看着秦枫身边并不避嫌的徐鼎臣,觉得此子机灵乖巧,在这样的场合居然不怯场不害怕,或许还真是个可造之材呢。

现在就算限于年龄,学问差一点,但未来可期。

秦枫组织考试,早就是轻车熟路,即便考试地点换成了皇城之中,流程上也并不会有什么差别。

考试开始。

一连三天。

事关前途命运,所有人自然全力以赴,秦枫就亲眼见证,有的考生殚精竭虑,为了答好试卷,甚至这三天三夜,都是不眠不休,实在令人动容。

不过,秦枫走过去,看几眼那张卷子,只能是摇摇头,觉得努力未必有回报,这样的学问和理解,很可能第一关都过不去。

但阅卷的是朱元璋,秦枫倒也不能把话说死。

三天的时间,秦枫把每个人的卷子,都大致看过,心中已经有了数。

此外,秦枫对于朱元璋出的这些题目,也完全看懂了这位皇帝的心中所想。

比方说,“经”的题目,说的大概是个道德标准的事情,这很可能是因为朱元璋看到了各地的那些乱象,尤其是扬州府、广东布政司两场影响深远的屠杀,或许让这位皇帝第一次意识到,他任命的官员,能力先放在一边,在道德上,似乎很有亏欠。

于是,就有了这道题,想听听这些优中选优的贡士们,如何理解。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