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不断的宣传,推行工业化,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找到活干,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饱饭。
可是之前的宣传效果并不算好,真正相信这些宣传的,只是那些本身就愿意相信的新派人物,是那些从小接受洋人教育,从小就被灌输西方文明东方野蛮思想的人物。
而正统的士大夫看到的是,工业化摧毁了传统的社会,机器大工厂让家庭作坊无以为继,这哪里是让更多的人找到活干,让更多的人吃上饱饭,这简直是在劫夺更多人的生计吗。
所以没人支持。
但这次北方饥荒,深深刺激了大明士大夫的思想。
之前新派人物们说,不推动工业化,紧靠传统的男耕女织,是不可能养活中国几亿人口的,大明尽管位于南方,但人口还是大大过剩。新派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大批大型工厂,让百姓在工厂里大量生产商品,出口到国外,用来交换粮食养活庞大的人口。
保守派们认为这完全是荒谬之言,多子多福是传统思想,历来都把人口繁盛看作是盛世的征召。男耕女织有什么错,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男人耕种抚育妻儿赡养双亲,妇人纺织,织布裁衣,足以让大明百姓衣食无忧。建工厂,只不过是破坏风水,嬗变祖制,大逆不道。
这两派的争论,之前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新派借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严禁理论虽然很有说服力,但在没有眼见为实的情况下,保守派是不会死心的,他们有他们的一套理论,可以说双方鸡同鸭讲,谁都不服谁。
但这次饥荒完美的印证了新派的理论,那就是土地真的养不活那么多人了,一个灾荒,就让数以千万计的人陷入死地。
而大明政府押上了一切去救灾的行为,让整个大明深深的卷入了这场饥荒,大明的老百姓虽然不可能饿死,但是生活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粮食翻了一倍以上的情况下,最穷的老百姓其实也就死饿不死,本来能够温饱的一批中产人群也开始挨饿,上层的富人甚至都感觉到了物价的压力。
报纸则不断的将北方饿死人的情况传回来,还附上照片为证,当看到那一幅幅惨绝人寰的情景,看到有的地方,人像猪羊一样,被剥光洗净,倒吊者宰割出售的时候,这时候讲什么礼崩乐坏,讲什么嬗变祖制,都是那么的无力。
此时大明的保守派也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场灾荒生在大明的情况下,会生什么呢?
大明政府的救灾行为是有大义支持的,这一点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新派,都达成了一致,新派认可政府的负责任态度,保守派则说这是圣天子行仁政。
所以保守派们相信,如果是大明遭灾的话,政府也会不遗余力去救灾,可政府能救得过来吗。北方四五省受灾,大明就押上了一切,而且还是无法让所有灾民都活下去。现在大明有南方四省,加上报纸上报道已经攻占的浙江,人口已经达到一亿。如果大明受灾,政府要救则一亿人,恐怕也得很多人饿死。
另外新派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大明之所以能够救灾,而满清完全无能为力,就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已经无法保护亿万百姓了。如果不是大明建了那么多工厂,大明开了那么多口岸,不是大明引进了债券制度,大明也救不了这个灾。
亲眼看到了结果,亲身感受到了后果,又有一系列现实为证,加上对政府开始认可,保守派们的声音开始变弱了,大骂政府的现象消失了。
朱敬伦知道,新派们的理论,已经渐渐的占据了上风,开始影响这个国家和民族了,但守旧派并没有完全心服,他们只是在事实面前遭受了打击而已。
指望顽固派转变态度拥抱未来是不现实的,但是借着这股新风,政府大张旗鼓的改革,却能够将绝大都数人的思想观念扭转过来,并趁着世界经济复苏的东风,大大的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这些就是朱敬伦决定大张旗鼓改革的原因,一方面广大老百姓开始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保守派开始丧失对民族思想的控制力,而政府此时引导,不但不会引火烧身,反而会在重塑民族思想的过程中,与老百姓建立高度统一的一致性,一旦将来变革完成,老百姓不会感觉到是政府强行将他们改变,而是会觉得是政府在跟他们一起改变,这种情况下,如何会不信任政府呢?
只是大张旗鼓,那肯定就需要一个旗子,一个口号,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些朱敬伦却早就想好了,他要用这个口号,即团结新派,也照顾老派,将民族思想高度凝聚在一起,以一个紧密的向心力向前冲。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