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飞船和空间站(1 / 2)

一秒记住【www..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安德列夫知道李庄在航天领域只是个科普级人士,很少折腾他,即使李庄跑到新威市看热闹,也基本不跟他介绍详细的技术参数,遇到他有兴趣的资料无一例外发邮件。公司涉及到安保的重要研发成果在安全委员会档案里都有记录,但主管们经常不严肃,文体乱七八糟,说是档案,其实就是个古怪的信息集合体。

“发邮件?该不会跟飞船有关吧?”计算机专家让大喇叭将信息显示到大屏幕,一瞅果然是跟飞船相关的资料,描述很详细。研发代号为“s-1”的飞船是这三年s宇航飞行器研究所最重要的工作,在多个部门的配合下进展顺利。

s是啥意思?其实挺简单,s的大宇宙飞船;“1”即第一代大宇宙飞船,为往返于月地之间而设计的专用交通工具。严格来说,是在月球永久空间站和地球永久空间站之间运行的多功能飞船,分载人飞船系列和无人货运飞船c系列。

安德列夫开头就来了一句,“我以前觉得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大飞船有些大,没想到s更大!”

李庄看到这句话嘿嘿直笑,联合技术公司做事一向都是这样,非常大气,无论是建筑还是研发。小打小闹想建立月球永久基地,那是在做梦。公司管理层积累了丰富的大工程实施经验,只要是公司涉足的领域。

安德列夫随后给出的模拟太空组装成品图让计算机专家有些惊讶,他当初只是觉得模块化设计的大飞船可以轻松组合,没想到视觉效果会完全不同,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倍。成品模拟图里有s第一位宇航员姬成骏的同比例体型图,他的身高是180c。

“你有空可以看看附件,里面有s飞行器的全部资料,我建议你常来新威市看看,要是你没兴趣,麻烦就大了。”安德列夫说完正事开玩笑。

“呵呵,难道大家到现在还怀疑我对人类宇航事业的热衷?”李庄傻笑一阵,觉得人真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很多人似乎有特殊的能力,不知道是来自于碳基网络本身还是其他未知的神秘,比如时空和灵魂之类的超前沿领域,比如直觉。时空方面的研究暂时陷入僵局,都是些假设和妄想;灵魂是一抹黑,神学昌盛;直觉方面很早就有人研究,但仍没有系统的完全经得起推敲的结论。动物的直觉很强,但人类中的特殊人士直觉更强,联合技术公司的怪人不少,周志不是特例,研究员中不乏有类似能力的,只是强弱。

计算机专家往新威市跑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他忙得一塌糊涂,家里有十二个孩子,智能家庭数量庞大。前者需要足够时间相处,他不想像养猪一样养孩子,不负责任不说而且容易出现让他下不来台的情况;后者则完全没有办法,微妙的智能生命容不得一丝忽视。喇叭级的数量满百后就没有再生产,性能高出一个档次的维姬家族有三十九位成员,也没有继续增加,哪怕她们可以带来更多的便利。

国宝说的没错,搞研究不能抽风,东跑跑西跑跑还能出成果的估计只有社会学者,而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长达十年的相处让公司管理层都知道李庄其实对宇航没有兴趣,但大家都搞不懂他为什么会对s不遗余力地支持。s的支出没有其他势力想象中的大,规模远比国际空间站大的l空间站实际耗资跟国际空间站差不远,以公司的人力物力来说很轻松,因为很多研究员都是义务劳动,纯粹是兴趣。

何修文很聪明,但他除了本行之外都稀松平常,说明过于贪婪专业以外的东西不会有杰出的成就,李庄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他之所以直到现在对复杂的宇航领域仍属于科普级人士,时间只是一方面,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偏好,生怕收不住脚。

计算机专家瞎想一阵,打开安德列夫邮件的附件,草草扫过,里面的资料详实,不过没有核心数据,主要是安全考虑。

“s-1”的正式名称未定,但前后发射了五艘用于试验的无人登月飞船叫ee,跟载人飞船的配置完全相同。ee是s的主体,李庄觉得s管理层极有可能将第一代s命名为e11和e11c,因为这样最省事,而且有前科。其他的模块包括核动力舱、衍架、碳纳米管铝合金连接通道、货仓和能源仓等都是选装件。e11载人飞船搭载核动力舱及必要选装件时重约300吨,e11c货运飞船最大可到800吨,往返月底空间站的载重约300吨。

偷懒的毛病不知道是李庄开的头还是同类太多,威州的历史不长,公司员工的来源复杂,想取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名字比较困难,所以干脆用字母和数字替代,这是s上下都能接受的名字。

ee由动力舱、指令舱、救援舱、登月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重约150吨,可以搭载六名宇航员。即使降落到月球表面的登月舱出了问题,救援舱也有足够的能力将他们接回来。宇航员中心迄今为止只培养出二十位宇航员,人命宝贵。这些人都在l空间站呆过,有丰富的经验,还在培训的五十名菜鸟跟他们不能比。

ee前后共发射了五艘,全面测试了无人指令舱与动力舱、无人登月舱与救援舱、载人近地轨道指令动力舱组合飞行、载人近地轨道指令及动力舱和登月舱飞行、全系统绕地球进行椭圆轨道飞行、全系统月球轨道飞行、附加段加载动力模块飞行等科目。

ee飞船模块采用了地球轨道集合方案,由火箭发射升空然后在地球轨道组装成完整的飞船。这是阿波罗计划想做但当时没有能力做到的,科技的进步让它成为现实。飞船可以做得很大,五种模块都带有动力系统,余量充足,即使再发生阿波罗十三号那样的事故也不会让宇航员出现危险。当初数万家企业、两百多所大学、八十多家研究所、四十万余人参与的壮观场面很难再看到,技术一直在进步。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