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五章:悟性(2 / 2)

想到这里,马五便立即招来了自己的手下,对其吩咐了一番,这才停下去歇息。

而那人在离开都督府之后,便立即动身前往河东绛州龙门县,薛仁贵的老家,到那里去了解详细的信息。

而此时的李承光,则是在挑灯奋战,手中的毛笔不断的挥舞着,一行行整齐大方的字体接二连三的出现在纸张上。

这只是一份草稿,关于这些日子他对于所见所闻的一些感触,以及突发奇想的建议。

这份草稿并不是最终版本,这是李承光的习惯,或者说是延续了李元吉的习惯。

凡事先随手去记下来,然后在根据这些片面的记载,去完成一整份计划,在完成计划的同时,去思考,去磨合,尽可能的去除掉各种各样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李承光在洛州城内转了几天,几乎是将整个洛州的大街小巷都给转了一遍,俨然一副小大人的姿态。

之后,李承光便提出离开洛州,该看的,在这里已经看过了,铁路已经修到了荥阳,李承光打算到那里去看一看,然后再到铁路的修建现场去看一看铁路是如何修建的。

当然,回程的时候,李承光计划是在中间的几个县停留一段时间,去观察这些中间地区的情况。

铁路还是那段铁路,不同的只是这段铁路似乎并没有之前那一段那么繁忙了,这从对面驶来的列车数量就能看出来。

荥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也仅仅只是如此而已。

过了洛州再往东,哪怕名气最大的荥阳,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整体上都比不过洛州。

加上这些年的发展,洛州更是进步越来越大,而荥阳,也仅仅是在朝廷决定了继续修建铁路之后,郑家将大量产业搬回了大本营之后,经济这才勉强好看了一些。

但仅仅也就是好看而已,差距还是有的,大量的人流,商品,还是在朝着洛州移动。

修建铁路,对于荥阳来说,唯一的好处就在于交通更方便了,从一定程度上,荥阳取代了洛州的一部分地位。

以往是洛州以东,北部和南部附近地区的货物全部运到洛州在装火车运输,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则是运到荥阳来进行中转。

这种忙碌只是暂时的忙碌,看似货物吞吐量在增加,可这些货物真正能留下的,并不多。

而且荥阳这个地方怎么说呢,规模不大,只比一般的县城稍稍大一些,城内的人流倒是不少,但大多只是往来的人流,大多数人还是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直接西进洛州或者长安。

“五叔,你说铁路延伸的意义在哪里?”看着荥阳的一幕幕,李承光有些不解的问道。

“你看到了什么?”马五倒是没有屁颠屁颠的回答他,反而是一句反问。

跟在李元吉身边的时间长了,整个人也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况且,为何修建这条延伸线路,马五是知道原因的,因为当时马周与陛下商议的时候,马五就在旁边听着。

“我看到的是徒有虚表,铁路并没有给荥阳带来太大的改变,内在的改变。”李承光直接说道。

这么说的原因,自然是现在没有了进城税,也没有过境税,在这里进行中转而不销售的话,是不用纳税的,这一点对于商家很有利,但对于中转地来说,却是一种灾难。

他们要建造庞大的场地,使其可以满足中转需求,而带来的是什么?

只是这些中转货物人员在此地的附加消费,这个消费少的可怜,对于整个场地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荥阳的消费能力,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这也就导致了市场萎靡不振,就连郑家,也只是将荥阳当做了廉价生产的基地,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最终还是要通过铁路运出去,到洛州,到长安去贩卖。

荥阳最终能够得到的,只是少的可怜的所得税。

“如果铁路只有长安至华州呢?”马五微微一笑。

李承光陷入了沉思,如果铁路只有从长安到华州,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会跟现在自己看到的这样一样。

而长安至洛州的铁路线又为何如此繁华?那是因为这条铁路连接着两座大城市?

可是再往东的话,又有哪座大城市?

徐州?规模尚可,但依旧不及长安洛州,如果修建至那里,假以时日,应该勉强可以达到预期目的,但修建到海州又是为了什么?

李承光只知道海州靠海,很多海产品都是从海州出发的,而且大唐的造船厂也在那里,远征军也是从那里出发的。

隐约之间,李承光似是悟到了些什么……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