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门谱,上面还记载着当初那位掌门人和祖师爷的请罪书,显然他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的。
毕竟祖师爷是大魏皇室,他们最后却反了大魏皇室。
不过那事过后,前朝太祖皇帝便对凌天门感官不错,后又见每逢天灾凌天门都会帮助朝廷赈灾,前朝太祖在临死前便很大方的给了凌天门一道圣旨,以护佑他们。
而到了大楚,情况差不多。
不一样的是皇帝的祖父乾元帝在太祖之后又加盖了自己的私印。
乾元帝当政时间很短,但他的统治时期却是公认的中兴之治。
皇帝跳跃着看,很快就找到了他祖父当政时期的那段门谱记录。
据载,乾元帝登基之初非常之惨,大楚在与鞑靼的战争中惨败,先帝战死,国内百姓贫苦,渐起内乱,虽没有大的天灾,但各地小天灾却不断,而且国库不是空虚,是一文钱都没有。
皇帝知道这段历史,皇室密卷中载当时祖父连给官员的俸禄都给不出。
凌天门一个门派当然不可能支撑得起一个国家,但它在乾元帝最困难的时候扶了一把,因为有他们赈济灾民,有他们帮忙购买了一批粮种农具,乾元帝得以喘息,缓解国内矛盾,又紧急的下轻徭薄赋政策,亲自出宫请求各世家豪族支援,殚精竭力,这才把几乎要灭国的大楚重新拉起来。
凌天门的门谱对乾元帝多溢美之词,显然当代掌门很喜欢这位皇帝,因此记载的颇为详细。
皇帝用手指摩挲着那些记载了祖父苦难和励精图治的文字,一时感慨万千。
凌天门的掌门欣赏乾元帝,乾元帝同样也欣赏他,因此费尽心机的找到了他,在太祖留下的圣旨上加盖了私章。
乾元帝的心思很直白,有他的加印,后世子孙会对凌天门更加重视。
他希望以后他的子孙再遇到像他一样的问题时,凌天门能够再出手相助。
皇帝此时方才明白,白一堂为何毫不避讳的展示他手中的势力,却又态度明确的不会把那股势力交给朝廷。
这就是他的依仗,他最大的依仗!
先祖之言,不是非遵守不可,但若不动摇根基,皇帝和后人们不会去违背先人之志。
所以皇帝将门谱合上,把圣旨卷好交给黎宝璐,“这是你们凌天门的根本,收好来吧。”
“是。”
白一堂嘴角微翘。
皇帝看着他,疑惑的问道:“你既有圣旨在手,当年为何不拿出来呢,若父皇看到你手上的圣旨,他一定不会判你流放的。”
白一堂心中冷笑,是不会判他流放,但凌天门也毁了,说不定他一辈子都要被监禁在京城,那和流放琼州有何区别?
先帝可不是当今,那人既多疑又小心眼,又爱算计及平衡权势,要知道暗中有一股他不能掌握的势力,那必定是宁愿处之而后快,也不会去想其中的伦理道义。
而且,当时凌天门可是很有钱的,库房里的东西相当于大楚的国库,就算他是皇帝,见了也肯定心动。
哪像现在,凌天门除了那栋房子,山下的几亩地和他们师徒俩,啥都不剩了,他们于朝廷也就可有可无了。
白一堂虽是个粗人,但对危险的判断敏锐得很,要不是确定安全,他才不会暴露凌天门呢。
当然,这话不能对皇帝说,先帝再怎么不好也是他爹,秦信芳和顾景云说得,他却是说不得的。
所以白一堂一脸正义的道:“回陛下,我凌天门从未想过要拿圣旨来做什么事,这不过是给后人的一个保障,我又不是要死了,凌天门也不是要灭门,这东西没必要拿出来。”
白一堂一脸正气凛然,除了顾景云和黎宝璐,其余人等都相信了,皆有些敬佩的看向他。
皇帝嘴边的笑容更是温和,笑道:“这圣旨和门谱还是你们凌天门自己保管吧,不过皇室这边要抄录入档一份。”
或许是凌天门的要求,历代皇室只有些许流言猜测记录在其中,并没有确切的详细记载,不然皇帝早知道凌天门了,还用等白一堂亲自找上门?
对此,凌天门前任及现任掌门都没意见。
抄吧抄吧,搞不准啥时候我凌天门就搬家了,你们就是抄了能有啥用?
凌天门就俩人。
[一起品小说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