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庆妃本还在琢磨和珅适才说的“烟草火柴水泥”的是什么东西,听他这么说,顿时一怔,问道:“什么事情?先说来听听!”
庆妃其实十分有商业头脑,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和珅对此深知肚明,又知道她对乾隆很有影响力,有些商业上的想法,倒是宁愿先跟她说上一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初私自贩卖仙人膏去倭国,便是得到了庆妃的支持,才能做到现在这种半官方的性质。他经常感慨,庆妃也就生不逢时,若生在后世,准是一个大公司总裁。
“有个词儿叫‘藏富于民’,皇额娘定然听说过。国富民强,相反,百姓富裕,国家才能安定,这是相辅相成的两面,是统治者时刻要考虑而且必须要考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入关之前,咱们的祖先们靠的是游牧为生,逐草而居,这在部落人数少时没有问题。可部落发展离不开人数的壮大,人数壮大,迁徙不便,遇到灾荒之年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其它部落之财而用之。久而久之,养成了八旗子弟彪悍的性格,富有侵略性。这是咱们的长处,也是咱们之所以能够入关一统天下的先机。”
和珅侃侃而谈,并未留意到,殿外门口,乾隆已经站了很久。高无庸与李媚娘垂首侍立,小太监并宫女们跪了一地。
庆妃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分析,感觉十分新鲜,一边品咂着味道,并不打断和珅,让他得以畅所欲言:
“再说说华夏。或许是统一了天下,让咱们许多满人对汉人都有些轻视,打从心眼儿里瞧不上他们,认为他们不过如此。殊不知,汉人一直自诩华夏正统,是有其根据的,这一点,怕是汉人自己都说不清楚,而一味的靠着历史说事儿,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分析过为什么华夏民族能够成为正统……”
“莫非你分析过?”庆妃忍不住问道,这也正是殿外站立的乾隆想要问的问题。
拾人牙慧而已!和珅心说,厚着脸皮将后世的研究安在了自己的脑袋上:“不瞒皇额娘,儿臣还真想过这个问题。汉人能够成为正统,非因历史,非因成就,实在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决定。”
对于乾隆与庆妃来说,这倒是个十分新鲜的说法,不禁更加有兴趣。站立良久,乾隆甚至忘记了疲劳,侧耳凝听,便听和珅继续说道:
“……宽容,兼收并蓄,这是汉人最大的长处,因了这个长处,汉人才能够将许多异族人同化,最终成为汉人的一分子……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武器,看看现在的八旗子弟,还有多少人知道弓马骑射?说汉话,学儒学,行汉事,再过几百年,满人汉人,又有什么分别?”
确实没有分别,和珅心说一句。不过这并不是重点,所以他继续说道:“这也是圣祖爷先帝爷包括当今万岁爷都十分忧虑的事情,出台了无数政策,希望保持八旗子弟悍武之气,不过好像收效甚微。归根结底,还是忘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侵略性。侵略性,是咱们满人与汉人之间最大的分别。满人的侵略性我已经说过了,乃是游牧民族特有的。而汉人之所以好礼宽德,乃是农耕文明的共性。土里刨食儿,自给自足,用不着抢别人的,才造就了汉人宽厚的性格。这种性格,百姓有的话,自然没什么,若是统治者也沾染了这样的脾气,结果将是十分可怕的。说句诛心之语,万岁爷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儒家的影响,对待外事的处理上,每有宽容之举,这才纵容了那些邦国的恣意妄为……”
听和珅说到这里,高无庸与李媚娘心中一惊,对视一眼,望向乾隆,见他面无表情,皱眉沉思,看不出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不禁对殿内仍旧侃侃而谈的和珅暗暗捏了一把汗。
和珅可不知道乾隆就在殿外,这些话他藏在心中已久,以前虽然也偶有吐露,却从未如今天一般畅所欲言过,话匣子一打开,想关都关不住:“处国以武,治民用德,这是儿臣总结出来的治国方略。好礼知节,让那些百姓们去学,统治阶层,一定要保持住一颗征服侵略的心,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啰嗦这么多,皇额娘定然不耐烦了,其实,这跟儿臣想要说的事情有关,儿臣是想着,学大不列颠那样,成立一家专门对外的公司,朝廷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额,剩下的份额,由私人募集,视其所出多少分红。这样一来,不仅朝廷得利,私人也能正大光明的得利,贪腐问题,八旗子弟不事生产的问题,等等等等,都能得到解决……”
“东印度公司那样的么?”乾隆再也无法忍耐,抬步进殿,肃然问道。
乍听乾隆声音,和珅大惊失色,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
(cqs!)